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皇帝下令废除“禁语令”
残余条款,恢复“谏鼓”
制度,并特设“文察司”
,专司监督官员压制言论之行为。
太子亲自主持编纂《新律疏议》,明确提出:“治国之道,首在通情;通情之要,端在敢言。”
某年秋,江南大涝,灾民流离。
一青年书生目睹惨状,愤而写下《哀江南赋》,痛陈官府迟缓、赈粮被扣之事。
文章刊发后,地方官欲以“造谣惑众”
抓捕,却被当地百姓包围衙门。
数百人手持《自由蒙学》,齐声质问:“你们忘了‘不因权贵低头’吗?”
风波惊动中枢,钦差查实后,罢免三名官员。
而那书生非但未获罪,反被召入翰林院任修撰,专责舆情收集。
临行前,他专程赴拾字庐拜谒江云宁,献上一杯清茶。
“我不求成名,只愿再无人饿死于丰年。”
江云宁接过茶,轻啜一口,笑道:“你知道江先生若在,会说什么吗?”
“请讲。”
“他会说:**你的文章已经替你说了话,不必再求任何人听见。
**”
时光荏苒,又逢冬至。
这一年,拾字庐前的老槐树遭雷击焚毁半边,枯枝焦黑,满城惋惜。
有人提议伐树重建碑亭,以纪念文圣。
江云宁拒之,只命人在焦木周围种下百株新槐,并立一小石,上书:“**火烧不尽,自有后来人。
**”
除夕之夜,万家团圆,拾字庐却灯火通明。
江云宁独坐书房,翻阅一年来收集的文章。
忽觉寒风扑面,抬头见屋顶破洞,雪花飘入。
她未动,任雪落于案上,覆盖纸页。
就在此时,异象突生。
所有文章上的墨迹开始融化,却又不滴落,反而升腾为雾,在空中交织成影。
先是江行舟的身影浮现,手持文心笔,站在一片虚无之中;接着,无数面孔陆续显现??有那十岁童子的父亲、有女解元、有北疆老兵、有盲眼老妪、有西域驼夫、有江南书生……他们或执笔,或开口,或默诵,或书写,身影层层叠叠,竟连成一片浩瀚的文字之海。
空中响起一个声音,非男非女,非老非少,仿佛千万人同声齐语:
>“我们曾不敢说话。
>我们曾以为真理属于庙堂。
>我们曾相信沉默是生存的代价。
>可有人告诉我们:提笔的人,才是文明的起点。
>于是我们写了。
>写给父母,写给儿女,写给陌生人,写给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