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工人们昼夜施工,火花飞溅;电工调试电路数十次,防止短路起火;舞美师依照巴黎原版重建三层复合布景,确保每一扇门窗的位置分毫不差。
莎拉亲自指导德国演员走位,纠正他们的肢体语言与呼吸节奏。
她尤其强调:“这不是朗诵诗歌,是要让身体记住痛苦。”
终于,在九月初的一个深夜,首次完整彩排开始。
当第一道人工闪电划破穹顶,伴随着低频音响模拟的滚滚雷鸣,全场屏息。
第二幕中,鲁妈揭开身世真相那一刻,主灯缓缓熄灭,仅留一束冷蓝追光笼罩她颤抖的身影。
台下观摩的技术人员集体倒吸一口冷气??这种情感冲击力,远超传统戏剧所能达到的极限。
文化大臣悄悄问身边顾问:“这是魔法吗?”
“不,”
对方喃喃,“这是未来。”
正式演出当天,威廉皇帝携皇后亲临。
全场落针可闻。
当最后一幕周冲触电身亡,全场灯光骤灭,唯有舞台中央悬挂的吊扇缓缓旋转,发出吱呀声响??那是全剧唯一持续不断的噪音,象征着命运无情的运转。
落幕良久,无人鼓掌,仿佛所有人都被困在那场未停的暴雨之中。
良久,皇帝起身,带头鼓掌。
掌声由弱渐强,终成狂澜。
事后,皇帝召见莱昂纳尔:“朕从未见过如此震撼人心之作。
你不仅改变了戏剧,也改变了人们对‘真实’的理解。
朕决定成立‘帝国现代戏剧委员会’,由你担任首席顾问。”
莱昂纳尔婉拒:“陛下厚爱,感激不尽。
但我更愿保持独立身份。
若您真心支持艺术革新,请允许我在德语区巡回推广《雷雨》的技术标准,并资助青年剧作家探索新形式。”
皇帝沉吟片刻,点头应允。
消息传回巴黎,舆论哗然。
保守派报纸痛斥“法兰西精神被出卖给日耳曼铁蹄”
,激进刊物则欢呼“戏剧共和迎来国际同盟”
。
埃米尔?佩兰看着每日增长的票房数据,笑得合不拢嘴:“看来,风暴不止刮到了柏林,还要席卷整个大陆。”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十月下旬,维也纳传来消息:奥地利政府以“内容伤风败俗、破坏家庭伦理”
为由,禁止《雷雨》公演。
紧接着,圣彼得堡、米兰、马德里相继效仿。
审查令如雪片般飞来。
与此同时,一股新的潮流悄然兴起。
年轻剧作家们开始模仿《雷雨》的结构与技法,却缺乏其深刻的社会洞察与人性挖掘。
市面上涌现出大量名为《暴风雨》《深渊》《黑夜之后》的劣质仿作,充斥着夸张的闪电效果与突兀的情感爆发,被讽刺为“雷雨皮毛,狗尾续貂”
。
莱昂纳尔在一次访谈中直言:“技术只是工具。
真正的力量在于敢于直视人类灵魂深处的黑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