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伊莎贝尔忽然问:“你有没有想过回国?”
林昭一怔。
“不是指定居,”
她补充道,“而是回去看看。
你的小说里总提到广州、香山、珠江口的老屋,可这些场景全都像是从记忆深处打捞出来的碎片,带着水汽和模糊的轮廓。
你不怕它们再过几年,就彻底沉没了么?”
林昭望着河面,没有立刻回答。
他知道她说得对。
这些年,他在巴黎写中国,笔下的一切都经过双重过滤:一是时间和距离的晕染,二是法语思维对汉语意象的重塑。
他写的“故乡”
,早已不是地理意义上的那个南方小城,而是一个由乡愁构筑的心理空间。
“我怕。”
他终于说,“我怕回去之后,发现一切都变了;更怕什么都没变,变的是我自己。”
伊莎贝尔侧头看他:“那你宁愿让它停留在文字里?”
“也许吧。”
他轻声说,“至少在那里,我可以决定哪扇门开着,哪棵树还在开花。”
他们走到艺术桥附近时,雨停了。
桥上挂满了旧锁,锈迹斑斑,像一段段凝固的爱情誓言。
林昭想起自己曾在一篇散文里写道:“巴黎人把爱锁在铁链上,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人心能长久;而中国人把思念藏在信里,是因为他们害怕言语一旦出口,就成了诀别。”
“下周,《新法兰西评论》要为《回声街》办一场专题讨论会。”
伊莎贝尔转移了话题,“主编想请你谈谈‘语言与失语’的主题。
你会去吗?”
“当然。”
林昭点头,“那是我近年最贴近心脏的作品。”
伊莎贝尔笑了:“你知道吗?有位心理学教授读完说,这篇小说让他想起了‘代际创伤’的概念??有些痛苦无法言说,只能通过仪式传递。
那位老妇每天朗读空白信件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哀悼练习。”
林昭若有所思:“我写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理论。
我只是记得我妈也曾这样。
我爸去世那年,她每天晚上都会对着他的枕头说话,仿佛他还躺在旁边听着。
我说‘爸已经走了’,她看着我,说:‘我知道。
可如果不说了,他就真的不在了。
’”
伊莎贝尔轻轻握住他的手腕:“所以你写这个故事,其实是在替母亲发声?”
林昭闭上眼,点了点头。
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所有的写作,或许都不过是在完成一场漫长的对话??与逝者,与童年,与那个曾经以为必须选择“东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