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王安石也好,王?也好,乃至于韩绛,司马光等人也好,所有人其实到此为止,哪还会有人不明白王小仙在干什么呢:分明就已经是在搞第二中枢了。
政事堂支持我做的事,咱们大家就一起做,政事堂不支持我做事,我...
春雷过后,细雨如丝,洒在兴庆府的屋檐与新栽的柳枝上。
学堂的窗棂被雨水洗得透亮,孩童们伏案执笔,临摹《开蒙辑要》中的“信”
字。
老师踱步其间,轻声提醒:“心正则笔正,一字一句,皆是立身之本。”
阿塔坐在角落,袖口磨破了一道边,却把纸压得极平,生怕写歪一笔。
他已不是当初那个跪在榜前哭喊的逃奴少年,而是织坊学堂头名童生,即将赴延路参加初等考校。
他低头看着纸上工整的墨迹,忽然想起王小仙那日接过纸条时的眼神??不是怜悯,是敬重。
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点头,仿佛在说:你值得。
从那天起,阿塔便发誓,哪怕冻饿至死,也不再向命运低头。
如今他每月靠替铁器局记账赚三钱银角,足够租一间小屋、买灯油与粗粮。
他还存下一点钱,请匠人刻了块木牌,上书“昭儿”
二字,挂在床头。
他说不清为何这么做,只觉这个名字像一束光,照过他最黑的夜。
而此刻,在千里之外的东京皇宫深处,“昭儿”
正站在御花园的梅树下,学着背诵《孝经》。
赵顼每日辰时必来听他读书,有时亲自执卷,逐字讲解;有时只静坐一旁,默默注视。
这孩子聪慧异常,三个月内已识字五百,能解浅近文义,骑射课上更是胆气惊人,小小年纪竟敢策马越障,引得教习惊呼连连。
翰林院几位老学士私下议论:“此子有英主之资,然性情未定,尚需磨砺。”
江宁公每隔十日入宫一次,不谈政事,专问教育进展。
他总爱蹲下身子,与孩子平视,问些看似琐碎的问题:“今日可有人欺负你?”
“你喜欢吃什么菜?”
“若见同伴受辱,你会如何?”
孩子起初拘谨,后来渐渐肯开口,甚至有一次拉着他的衣袖说:“先生,我想回兴庆府看看娘种的花。”
江宁公心头一震,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柔声道:“等你长大,天下任你去。”
当晚,他在私邸写下密折:
**“血脉可验,才具可观,然其心尚稚,根基未固。
三年教养,王氏以情育德,功莫大焉。
今虽归京,不可断其与西北之联。
建议每年遣使慰问王氏,并录其言行为‘昭训录’,供皇子参阅。”
**
赵顼批曰:“准。
另赐王氏‘慈荫夫人’封号,岁禄百石,宅一所,仆四人,不得推辞。”
消息传至兴庆府时,已是暮春。
使者宣读诏书那日,百姓围聚街头,有人鼓掌,有人落泪。
他们不懂什么“慈荫”
,只知道那个抱着孩子走过风沙的女人,曾为他们争来学堂、争来铁轨、争来活下去的希望。
如今朝廷终于给了她一个名分,虽迟,却不失公道。
王小仙跪接圣旨,叩首三次,起身时嘴角含笑,眼中无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