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王小仙回京仅三天,便写好了奏疏正式递交,上班去了。
虽然早就穿过了紫色朝服,但毕竟赐三品和真三品,也还是略有区别的,穿上了这正经的紫色朝服,也终于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叫上一声“相公”
,王小仙还是有那...
兴庆府的春天来得悄无声息,却带着不可阻挡的力道。
冻土开裂,渠水复流,那些曾被战火烧焦的田埂上,竟冒出了嫩绿的草芽。
王小仙每日抱着孩子在宫墙外走动,沿着新修的石板路,穿过刚刚挂牌的“织坊学堂”
,听里面传来孩童诵读《千字文》的声音??那是宋使团带来的教化之策,专收十岁以下孤儿与贫户子女,教以识字、算术、礼节,每月还发半斗米粮补贴家用。
起初党项贵胄嗤之以鼻,说这是“汉人洗脑之术”
,可当第一批学生竟能替家中记账、读契、写诉状时,连最顽固的老族长也悄悄把孙子送了进去。
如今学堂已扩至三所,连回鹘商人的孩子都来报名,只因听说结业者可优先进入织坊或铁器局做工,月俸虽不高,却稳定如黄河潮信。
王小仙站在学堂门口,望着屋内齐声朗读的孩子们,忽然觉得胸口发烫。
她低头看着怀中幼儿,轻声道:“你也会进去的,等你满五岁,我就送你去念书。
不为做官,也不为争权,只为让你知道,这世上不止有刀剑和阴谋,还有字句的力量。”
孩子尚不懂话,只是咯咯笑着,伸手去抓窗棂间洒下的阳光。
***
与此同时,灵州以北的荒原上,铁路工程已全面铺开。
这条由江宁公亲自督办的“灵兴轻轨”
,全长三百六十里,贯穿毛乌素沙地边缘,预计五年竣工。
宋廷调集工部精锐、厢军工匠两千余人,另招募西夏民夫八千,昼夜轮作。
铁轨一节节向西延伸,如同一条黑色的血脉,将中原的技术与资源缓缓注入这片干涸百年的土地。
梁乙埋曾派心腹暗中阻挠,借口“惊扰山神”
、“破败风水”
,煽动牧民投石毁路。
结果第三日便遭宋军弹压,领头者被当场擒获,押至灵州大牢,公告全境:凡破坏铁路者,不论身份,一律斩首示众,家眷贬为苦役。
震慑之下,骚乱渐息。
而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随着铁路推进,沿线竟自发形成了十几个集市。
原本靠劫掠为生的游骑部落,发现贩卖砖茶、干酪、皮货也能换钱买铁锅、火镰、油布伞后,纷纷放下弓箭,做起小本买卖。
更有胆大者租用宋人提供的手摇轧棉机,在河边建起作坊,日夜加工羊毛,成品直接装车运往中原。
一名来自泉州的海商在给家族的信中写道:“此地百姓初看似野蛮,实则极善交易。
一匹粗呢换两斤盐,他们算得比汴京掌柜还精。
若假以时日,丝路复兴,非但可抵岁赐之耗,或反成利源。”
这话传到江宁公耳中,他只淡淡一笑:“商人逐利,本不足奇。
可贵者,在于他们开始相信‘规则’二字了。”
***
宫中,梁太后病倒已有半月。
太医说是“忧思成疾”
,实则是心火郁结,夜不能寐。
她不再梳妆,也不见客,整日坐在空荡的偏殿里,听着外面传来的各种消息:织坊盈利、铁路通水、学堂扩招、市集繁荣……每一桩都是“民生改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