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模拟舱的金属门沿滑轨匀速滑开,俞天凝视屏幕上“航线偏移1.2光年”
的红色警告,指节因持续握拳产生明显发白痕迹。
曲率引擎停机后,控制台表面仍维持42℃余温,淡蓝色能量纹路呈现不规则脉动,实时反馈此前试航的失控状态——预设的0.3光年乱流区航线终端,实际落点位于未知星云边缘,经模拟测算,该区域引力梯度达1.8×10??ms2,足以撕裂未开启防护的火星车。
“问题核心是‘无锚定航行模式’。”
墨守从后方走近,手中青铜罗盘悬浮于距控制台30cm高度,盘面刻度以0.5Hz频率小幅振动,“现代导航系统仅依赖引擎参数推算轨迹,未建立外部参照基准。
需补充‘三指北辰’校准流程:以北极星为主锚点,勾陈一、紫微右垣为辅助锚点,当三星连线夹角稳定在60°±1°时,曲率泡表面张力可提升至2.3Nm,抵消90%以上的时空扭曲力。”
俞天的机械义眼启动星图扫描功能,北极星(勾陈一)、勾陈一(小熊座β)、紫微右垣一(天龙座α)的光学信号在视野内同步高亮,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因时空扭曲产生3.2°偏角。
林夏的全息影像调取《郑和航海图》数字化版本,光屏显示关键参数:“‘三指北辰’对应星高六指,折合现代角度11.25°,为马六甲海峡传统导航基准值。
但星际尺度下,恒星实际间距达0.08-0.1光年,需建立星高与时空坐标的换算模型。”
“引入‘星高误差补偿算法’即可解决。”
墨守在星图界面划出三角定位连线,“北极星与勾陈一的固定间距为0.1光年,紫微右垣与北极星固定间距0.08光年,二者构成基准参照系。
当时空扭曲导致星图显示间距偏差超过0.01光年时,系统需反向输出补偿参数至曲率引擎,修正能量输出曲线。”
他指向青铜罗盘的二十西节气刻度,“各刻度对应不同强度的时空扰动补偿系数,与古代航海中‘分海域调整牵星板使用方式’的逻辑一致。”
俞天立即指令林夏植入牵星术算法。
全息投影中,林夏的白大褂数据纹理以120MBs速率重组,将三颗恒星的赤道坐标(赤经、赤纬)导入导航系统,构建三角定位矩阵。
她的瞳孔实时显示代码编译进度,最终生成参数转换协议:“己部署动态补偿机制——星图监测到三星连线偏差>0.01光年时,曲率泡能量输出将在0.3秒内完成调整,补偿值浮动范围±0.03光年,响应延迟≤0.05秒。”
第二次试航在模拟舱内启动。
曲率引擎以50%功率输出淡蓝色能量流,屏幕实时航线轨迹随三星定位数据动态修正。
当模拟火星车进入0.3光年乱流区时,时空扭曲导致北极星光学信号出现0.02光年偏移,林夏的算法立即触发补偿程序,补偿值自动设定为+0.02光年,曲率泡形态稳定度从82%提升至99.7%。
最终,火星车精准抵达目标坐标,实测偏移量为0.05光年,该精度较现代导航系统在同等乱流环境下的表现提升470%。
“明代郑和船队通过‘三指北辰’校准,规避马六甲海峡的暗流风险,当前这套技术逻辑可首接应用于时空扭曲区域的导航。”
墨守收回青铜罗盘,盘面三星刻度与屏幕星图的重合度达99.9%,“古代航海以恒星为空间参照基准,当前场景下需将其转化为时空锚点。
无锚点的航行系统,即使引擎功率达标,也会因外部扰动导致轨迹偏移;缺少恒星锚定的曲率航行,无法抵御时空扭曲力对航线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