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的思维下意识地切换到了她最熟悉的模式——学术性的文本分析,仿佛正在撰写一篇论文:“根据空间布局、卫生条件、乘客的种族构成和口音判断,这极大概率是一艘1870年代左右,运送欧洲移民——主要是爱尔兰和德意志地区移民——前往北美的不定期班轮或早期蒸汽帆船。
航行的终点,很可能是纽约或波士顿港。”
这个结论让她如坠冰窟。
作为专研美国“镀金时代”
(GildedAge)社会经济史的学者,她太清楚这个时代对于这些怀揣着“美国梦”
的贫困移民意味着什么了。
“镀金时代……”
她在心里默念这个她写过无数遍的术语,一股冰冷的恐惧顺着脊椎爬升,“表面是经济飞速发展、财富急剧膨胀的‘黄金时代’,底层却是骇人听闻的剥削、难以想象的贫富差距、混乱失序的社会规则和极度危险的生存环境……”
而她现在,不再是那个在书斋里安全地研究这段历史的旁观者了。
她即将,可能,已经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最脆弱、最底层、最易受到伤害的那一类人——一个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因病虚弱、并且极有可能未成年的爱尔兰孤女。
在安妮残存的记忆碎片里,她确认了这一点:父母早已在故土的饥荒和疾病中双双离世,她变卖了所有微不足道的家产,换来这张前往“希望之地”
的单程船票,渴望投奔一位远方舅舅。
然而,舅舅的地址是否准确?对方是否还活着?是否愿意收留她?全都是未知数。
而在这之前,她必须先在这艘漂浮的“活地狱”
里活下去。
底舱是伤寒、霍乱等传染病的温床,高死亡率是常态。
一旦染病,往往就意味着被抛弃。
劫掠、骚扰,对于她这样落单的年轻女孩来说,更是无处不在的威胁。
即使侥幸熬过航程,等待她的也绝非坦途:曼哈顿下城混乱肮脏的贫民窟、血汗工厂里非人的劳作、无处不在的歧视和欺骗……
危险。
极度的危险。
几乎令人绝望。
不能死在这里。
绝对不能。
聂安的意志在呐喊。
无论多么荒谬,既然活下来了,就必须活下去。
首先,需要水。
高烧和脱水正在迅速消耗这具身体最后一点生命力。
她再次艰难地转动视线,越过身边昏睡或麻木的人们,看向舱内偶尔晃动的、稍微强壮些的身影——那些负责维持最低限度秩序和分发少量食物的船务杂役。
他们是眼下唯一可能提供帮助的人。
机会很快来了。
一个穿着肮脏粗布上衣、面色不善的杂役,正骂骂咧咧地拨开过道上横七竖八的腿脚,似乎在进行某种例行的、敷衍的巡视。
安妮(聂安)积蓄起全身的力气,在他经过身边时,用尽可能清晰、虽然依旧沙哑的英语开口,刻意避免了任何爱尔兰口音,用的是她作为聂安时最纯正、略带学术严谨性的伦敦标准音:
“先生(Sir)。”
杂役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在这猪圈一样的底舱里,会有人用这样一种清晰、甚至带着点不容置疑的语调叫他。
他停下脚步,皱着眉头,不耐烦地看向声音来源——一个躺在破毯子里、脸色烧得通红、瘦弱不堪的小姑娘。
“吵什么吵?”
他粗声粗气地说。
聂安直视着他,尽管眼前因为虚弱而阵阵发黑:“先生,我因发烧急需清水。
根据海事惯例和最基本的人道原则,乘客有权获得维持生命的饮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