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苏美尔文明的特点是,有许多城邦国家同时并存,每个城邦的主要建筑物就是一个极高大的方形祭坛,国王就是最高祭司。
这些城邦国家始终都在为争夺霸主地位互相征战,打得不可开交,但他们其实有共同的祖先,国王都说相同的语言,他们祭祀的也是同一个神灵。
苏美尔人最后是被外来的阿卡德人消灭了。
因此把苏美尔文明看成一个缩小版的中国战国时代是恰如其分的。
苏美尔人的共同始祖叫“诺亚”
,在藏语就是“黑人”
的意思。
随着苏美尔人的灭亡,他们这个“黑头”
称号也随之消失了,在西方再没人去使用过。
但问题是,这个“黑头”
称号在羌藏类游牧民族中却一直延续着,建立西夏的党项羌就是这样自称的。
1909年俄国探险家在西夏黑水城遗址中发掘了一座佛塔的地基,从中挖走大批西夏文献,其中就有韵文体《圣根赞歌》(又译作《西夏颂》或《祖先颂》),后被俄罗斯专家破译出来,公布于世,成了今天研究西夏历史第一手资料。
在西夏文献中“黑头”
与“赤面”
常成对地出现,因为前者代表高贵者、聪明人,后者代表懵懂大众。
如敦煌西夏文献中有许多这样的警句:“黑头负担二:死、老;赤面做事二:吃、穿。”
“天下黑头祈祷二:苦、乐;地上赤面本愿二:强、弱。”
“黑头作人等于风,赤面种地散如云。”
“千黑头因少异,万赤面心不同。”
“倾听千黑头者恭其手,万赤面住处赞其恩。”
如此等等。
此外,有专家说,敦煌粟特语文献中,说“黑人”
就意味着他是苯教徒(yinagpoigzhung),说“白人”
意味着他是佛教徒(yidkarpo)。
八世纪突厥语文献中的“黑头”
被记作qarabodun(喀拉卜敦)。
罗布桑丹津《黄金史》中多次出现“黑头”
,如:“成吉思汗找到一个西夏黑头男人”
“我被黑头人战胜了!”
“我未被任何黑头战胜!”
等等。
因此,苏美尔人的“黑头”
称号只可能来自苯教观念,再无其他的可能。
“苏美尔”
也译作“苏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