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字样。
陆沉凝视断箭,冷笑出声:“他们怕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
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真正的历史,是由普通人写的。”
柳穗握紧他的手:“接下来怎么办?”
“继续走。”
他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读这些字,这条路就不会断。”
于是,他们再度启程,这一次不再隐藏身份,而是公开巡讲于各州府县。
每到一地,便设坛讲史,讲述陈七如何率民夫凿山开道,阿音如何孤身巡路护碑,赵五如何组织乡民年年补修。
听众中有老者涕泗横流,称当年亲眼见过那些人;也有少年热血沸腾,当场撕去功名帖,誓言投身边疆建设。
一年后,西北大旱,饥民流徙。
朝廷本欲封闭关隘,防止“乱民涌入京畿”
。
关键时刻,数十位曾听过讲座的地方官员联名上书,引用《守路日记》中陈七的话:“路为众生而开,岂因灾祸而闭?”
最终迫使皇帝开仓放粮,开放驿道救济灾民。
与此同时,民间兴起“寻碑热”
。
无数青年自发组成探路队,依据羊皮地图寻找失落古道,在断崖边发现被藤蔓掩盖的残碑,在荒庙墙角掘出埋藏多年的陶罐。
其中最惊人者,是在哑岭深处一处山洞内,找到一块完整石碑,正面刻“归语亭”
,背面竟是陈七亲笔所书《守路誓》:
>“吾以身为薪,燃一路光明;
>吾以骨为柱,撑一方安宁。
>不求青史留名,但愿后人行此道时,
>脚下安稳,心中无惧。”
此碑现世,举国震动。
连皇帝亦不得不下诏承认:“先贤遗志,朕不敢违。
即日起,全国驿道修缮工程,须吸纳民间匠师参与,不得由官吏独断。”
十年光阴流转,归语道已成为贯通南北的文化血脉。
每年春分,百姓自发举行“传灯祭”
,手持灯笼沿道步行十里,沿途讲述一位守路者的故事。
孩子们从小被教导:走路时若见碎石挡道,务必捡开;遇风雨损毁路段,应报官或自行标记。
陆沉与柳穗终老于书院后山小屋。
临终前,陆沉召来弟子,交出珍藏多年的红绳与铁铲,只说一句:“交给下一个肯走的人。”
他去世那日,天降细雨。
整条归语道上,无数人默默点燃灯笼,排成蜿蜒长龙,直至山巅。
火焰在雨中跳跃,宛如星河倒垂。
多年后,一名旅人途经此处,见石碑依旧,蓝莲年年盛开,遂驻足良久。
他取出随身小刀,在碑侧空白处轻轻刻下一句话:
>“我也成了等路的人。”
刻毕,转身离去,脚步坚定,走向远方未尽之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