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所以最常用的“子”
字居然也被禁用了,《钦定敬避字样》规定:“良民,不得称子民。”
又因为“拜上帝教”
规定,耶稣是洪秀全的哥哥,所以“哥”
字也不能用……
除了以上这些外,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内,还有一项极为有特色的避讳——迷信避讳。
中国民间历来有迷信避讳的传统,比如百姓日常生活中忌讳提到“死”
,以“老”
字代之。
但是这从来都仅是一个民间习俗而已,只有到了太平天国时期,这种避讳传统首次升级为国家制度。
太平天国明确规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许提“败”
字,说到“败”
时要改为“胜”
,所以“战败”
必须叫作“战胜”
。
与此相类似,“丧”
、“死”
、“亡”
、“减”
、“无”
都是避讳字,“丧事”
要叫作“喜事”
,“减少”
要叫作“斡旋”
。
因为“无锡”
的无字不吉利,所以在太平天国之内,这个城市被改名为“抚锡”
。
五
一提起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我们的头脑中往往会浮现出这样的定式:底层文化是革命的、质朴的、道德的、进步的,上层文化则是专制的、落后的、虚伪的、腐朽的。
这个定式其实并不完全那么靠得住。
事实上,建立在贫乏的物质和智力基础上的底层文化,很多时候更听从于嘴巴和胃,而不是大脑和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较有超越性的内容,大都属于上层文化: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什么天下之行,大道为公,什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都是上层文化的命题。
“朝闻道,夕死可矣”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之类的非功利的执着精神,是底层文化所缺乏的。
甚至历代农民起义者喊出的“均田”
、“均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