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天不变,道亦不变。”
世界上的所有现象,都已经被圣人解释了。
一个人活着,只要按照圣人和祖宗指示的无所不包的道理,一丝不苟地执行,则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他顺利成长为一部“正确格言”
的词典,什么“亲贤臣,远小人”
,什么“成由勤俭败由奢”
,什么“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什么“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什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什么“一动不如一静”
,什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都烂熟于心。
清代皇子的教育,除了圣人心法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祖宗旧制”
。
三十年间,嘉庆熟读了历朝“实录”
,那些被史臣不断圣化甚至神化,显得无比高大的祖先的雄才大略、丰功伟绩让他心仪不已,他衷心钦佩他们的聪明、坚毅、敏捷、气魄。
他认为,祖先们留下的一卷卷实录和圣训,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智慧宝藏,一切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乾隆四十八年(年),他随父皇东巡福陵时,所写数篇诗词都以守成为主题。
如“守成继圣王,功德赡巍峨。
永怀肇造艰,克勤戒弛惰”
,“尝祭思开创,时巡念守成。
待瞻豳洛地,大业缅经营”
。
嘉庆继位之时,已经三十六岁。
人类的悲哀就在于,他不是一种能永远自我更新的动物。
一个人的基本构成,永远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和经验。
只有蓬勃的青春期是一个吸收、消化和成长的黄金时期。
过了这个时期,即使学习的欲望再强烈,外界刺激再鲜明,他的接受能力也已经大打折扣。
虽然他亲政之后接触到的事实和他头脑中的经验是那么不同,但是他已经丧失了重新思考的能力。
刻板的儒学教育如此成功地塑造了他,使他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只会按照固定的模式去思考和处理,他的思维创造力早已经处于抑制状态,直觉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大大衰退,已经没有可能再像青年时期那样,心灵洁净,如明镜一般地反映现实。
五
作为一个在锦衣玉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接班人,嘉庆皇帝虽然足够聪明、足够敏捷,也足够有耐心,却缺乏两样对一个伟大帝王来说根本性的东西:勇气和魄力。
事实上,在父亲尸骨未寒之际诛了和珅,对他来讲,完全是为了镇压白莲教这个火烧眉毛的任务重压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实行一些有悖父亲方针的“新政”
,也是危急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特殊政策”
。
出如此重手,支撑他的心理能量是在漫长的储位生涯中积累起来的焦虑感和危机感。
白莲教危机一旦过去,他身上优柔寡断、忧谗畏讥的老毛病立刻复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