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的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心理绿洲营”
,邀请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情绪表达练习、团队协作游戏等活动,在互动中学会共情、理解与互助。
“以前我以为欺凌只是开玩笑,现在我才明白,一句话也能伤人。”
一个曾经冷漠的男生在成长营结束时写道。
与此同时,林婉深知,许多青少年的欺凌行为往往源于缺乏同理心、家庭冷漠、早期创伤或同伴压力。
为此,她推出了“校园对话”
计划,通过短视频、纪录片、校园巡讲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校园欺凌的危害,唤起更多人的理解与关注。
“其实他们不是不想求助,只是不知道谁能真正帮他们。”
一位心理咨询师在一次分享会上说,“当我们愿意停下脚步,真正去倾听每一个受伤的声音,校园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安全港湾。”
此外,林婉还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推出“校园安全监测平台”
,通过智能算法识别高风险言论,并向学校发送预警信息。
她还推动设立“心理绿洲基金”
,资助经济困难的家庭为孩子提供长期心理咨询服务。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帮助一个个受欺凌的孩子走出阴影,更是构建一个温暖、尊重的成长环境。”
她在一次公益论坛上说道,“当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不会被嘲笑、被孤立,这个世界才会真正变得安全。”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林婉也遇到了不少阻力。
一些学校管理层认为“学生之间的打闹很正常”
,也有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太脆弱,吃点亏没什么”
。
面对这些问题,林婉采取了“从点滴做起”
的策略。
她组织反欺凌讲座、心理剧演出,邀请已受益的学生现身说法,用真实的变化去打动更多人。
“以前我家孩子总说自己没人喜欢,现在居然能主动交朋友。”
一位母亲在分享会上激动地说,“原来不是孩子不合群,是我们不懂怎么让他被接纳。”
随着项目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主动申请加入“心灵绿洲计划”
。
一些地方政府也将其纳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
夜幕降临,林婉站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窗前,望着一群正在院子里做游戏的孩子和陪伴他们的父母,笑声清脆悦耳。
她轻轻闭上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柔软的力量。
“也许有一天,当每一个被欺凌的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绿洲,他们就不会再害怕黑夜。”
她低声呢喃。
风吹过,带着盛夏的热浪,也带着心灵的温度。
林婉睁开眼,目光坚定如初。
“这一片绿洲,我们已经种下了第一颗种子。
接下来,就让它滋养每一个渴望被理解和保护的心灵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