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简介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
他是战国晚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有着显着贡献,所着《荀子》一书集中体现了其学术主张和理论思想。
他强调“礼”
在社会中的规范作用,反对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荀子还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
和“人定胜天”
的命题。
二、人物生平1、世系与早年经历荀子的世系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荀息。
荀息的后代在晋国逐渐形成了荀氏一族。
荀子作为荀氏的后裔,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儒家经典有着浓厚的兴趣。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因学问博大而声名远扬。
他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
的“祭酒”
(学宫之长),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在稷下学宫期间,荀子与当时的主要思想家田骈等人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2、游学齐国与三为祭酒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详细记录了荀子的生平。
荀子于五十岁左右(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
到齐襄王时代,他已成为稷下学宫中最受尊敬的老师之一,并三次担任祭酒一职。
然而,后来因齐国有人诋毁他,荀子不得不离开齐国前往楚国。
在齐国期间,荀子不仅传授学问,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他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受到了当时齐国君臣的重视和赞赏。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个人性格的差异,荀子最终选择离开齐国,继续他的游学之旅。
3、入楚为兰陵令与晚年生活离开齐国后,荀子前往楚国并得到了春申君的信任和重用。
春申君任命他为兰陵(今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县令,让他在当地施展才华。
荀子在兰陵期间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然而,好景不长。
春申君去世后,荀子失去了政治靠山,被免去了县令之职。
此后,他便在兰陵一直居住直至去世。
在晚年生活中,荀子依然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
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如韩非、李斯等,为后世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荀子的晚年生活虽然平淡但充实。
他继续修订和完善自己的着作《荀子》,并传授学问给后来的学者。
他的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家学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入秦与议兵赵孝成王在荀子的一生中,他还曾入秦并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