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鲁锦顿时道,“这个不是编写,我已经写好了,我的意思是要拿去推广。”
鲁锦直接起身将旁边立着的一块黑板幕布掀开,上面赫然用粉笔写着数十个现代拼音字母,而且是完全照搬现代拼音,每个英文字母下面又有汉字对照读音,众人一看就能看懂,但立刻就皱起了眉头。
“新朝要将这套拼音之法加入蒙学之中,所有蒙童开蒙学字都要先从拼音教起。”
陶安顿时皱眉道,“殿下,中国已有韵书,也有切韵,蒙童开蒙也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为何还要学这外藩文字?”
鲁锦当即道,“这不是外藩文字,这是公输氏根据西洋文字改成的一套注音字母,也可以叫拼音。”
鲁锦心道,现在就连英国也还在用拉丁文呢,英国自己都没有英文,谁敢说这不是公输氏原创,将来就算英国用了,那也是英国抄中国的拼音
“至于为何有了三字经和千字文,还要推广拼音,那是因为这两套开蒙方法的逻辑本质上就不同。
“中国虽已有切韵,比如‘钱’字的切韵是‘齐安’,但这种切韵的本质,还是要先学会‘齐安’这两个字的写法和读音对吧?”
众人点了点头,陶安却继续道,“是要先学字不错,但三字经和千字文,就是专门用来教这些基础文字的啊。”
鲁锦当即道,“但是拼音不用,你只需先学会这几个拼音,就可以拼读所有的文字,所以学拼音开蒙的孩童,远比用千字文、三字经开蒙的孩童学的更快。
“我就是用这套拼音开蒙的,我最有发言权,不信咱们可以对比一下,你们就算不是蒙师,但自己也是从蒙童过来的吧,你们说,你们自己,或是你们认识的孩童,学会千字文需要多长时间?”
陶安当即道,“看孩童是否聪慧,是否爱学,聪慧者十个月可背诵三字经(1145字),顽劣者则需要一两年。”
鲁锦却立刻道,“而用拼音开蒙,学会三字经只需60天,比你直接用三字经死记硬背要快出五倍,就算是学的慢的孩子,三到六个月,也能学会一千余字了,你直接用千字文和三字经来教,半年能学会多少字?便是神童最多也只能学会五百个字。”
众人都将信将疑,秦从龙也看着那些拼音好奇道,“真有这么神奇?”
“不信你们可以做个实验嘛,随便去街上找10个同岁,还未开蒙的学童,分成两组做对照试验,五个用拼音开蒙,五个用千字文和三字经开蒙,每日都学一样的时间,谁也不许偷偷多学,就以六个月为期,看谁学的快,反正最多半年就能验证出结果,你们谁愿意试?”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试?试个屁,鲁锦既然这么信誓旦旦,那肯定是非常有把握才会这么说的,再说了这是什么场合,讨论新朝国家制度的严肃会议,鲁锦也不至于在这事上忽悠他们。
于是陈遇当即说道,“不用试了,殿下既然如此肯定,那一定是已经试过,既然这拼音开蒙比三字经开蒙要快这么多,那为何不用。”
鲁锦闻言也点点头道,“不错,所以为了推广拼音开蒙法,这拼音也要编入一年级的教材之中。”
“等一下,殿下,臣还有个问题。”
陶安立刻举手说道。
“你说。”
“臣刚才试着用殿下这拼音拼读了一下,发现其不仅比现有的韵书要简略了很多,甚至就连入声也没了。
“既然拼音开蒙学得快,那推广臣也不反对,但是这拼音的音韵也简略了太多吧?”
鲁锦却早有准备,直接掏出一本元朝编写的《中原音韵》出来。
“你们自己看,这是元廷编写的韵书,传统音韵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但是元廷这本‘中原音韵’便已经有了‘入派三声’的用法,将入声的字都分派到了‘平上去’三声里面,入声不是我取消的,是元廷早就这么做了。
“而且这套‘中原音韵’早已成了当今戏曲创作的标准,如今虽然百姓说话的口语中还多少保留些入声,但天下所有唱戏的戏班却都用的中原音韵,取消了入声。
“不信你们问肇瑞先生(施耐庵),军宣的文工团用的是什么音?”
施耐庵当即道,“文工团的戏班确实用的是中原音韵,唱戏也没有入声,而且那些戏班还都是我从江南找的,许多就是这建康本地的戏班。”
因为入声发音短促,而戏曲是要把尾音拉长的,就那种咿咿呀呀的唱词,入声天生就不适合拿来唱戏,所以古代戏班子才是最早取消入声的一类人。
而元朝恰好又是曲艺大发展的时代,于是元朝编写韵书的时候,就直接把入声的字,根据清浊音的不同,直接划分到了平上去三声里了,称为‘入派三声’,然后入声直接就没了,向着现代的普通话又更近了一步,还真不是鲁锦强行取消的。
说个更有趣的,原历史上朱元璋觉得元朝的中原音韵不好听,想把老家的江淮官话确立为正统口音,于是找人编写《洪武正韵》,但是给他编洪武正韵的却是一帮以宋濂为首的浙江人
受这些浙江人吴语口音的影响,老朱的洪武正韵还是保留了不少入声,既没有元朝的中原音韵那么简单爽利,也不像是江淮官话,江淮味儿里还掺了不少吴语口音,硬生生整成了一个四不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