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黄潜善带着几名副官一路到了润州城,说明来意,而后又南下苏州,想着面见潘邓。
可潘邓并未见他,而是叫师叔接见。
黄潜善满头大汗,当日皇帝手书赐死潘邓,徐观到他府上求助,他避而不谈之情形还历历在目。
如今二人再次相见却局势倒转,变成他有求于人了。
黄潜善说道:“当初之事,是我对不住潘公,我心愧矣!
只是徐大人也知,钦宗脾性十分固执,他所定之事岂是旁人能更改?所幸大人洪福齐天,并未受那李邦彦奸人所害,我听闻潘大人安然无恙,心中大慰……”
徐观听到此话,才知赵桓庙号已定。
没想到其父还在人世,并未有庙号,他已却先被兄弟追封了。
徐观说道:“钦宗既已身死,便不必再说这些。”
黄潜善还当是他已不再计较了,凑上前道:“大人既是潘公同门,可知潘公到底是怎么想的?潘公身居江南一地,既不自立为王,又为何不受封赏?”
徐观说道:“主公心思,岂是我等能够窥测。”
黄潜善急道:“大人何不劝劝潘公?如今虽说太上北狩,钦宗身死,宗庙倾颓,可大宋终未亡国。
王朝尚在,又有赵氏皇帝登基,正统在此,潘公既是宋臣,若要自立则名不正而言不顺耳,名既不正,又何谈以后?”
说完又觉得自己说得太明白了些,这其中道理江南人不会不懂,又何尝要经他嘴说出来,遂又找补道:“下官也是一时心急,失了分寸,徐大人莫怪……想当初太上皇在位时,我与大人一同随郓王殿下来到苏州府,得见潘大人,从前时光一去不返了……”
徐观听他套近乎,把手中茶杯放下说道:“我何尝不知黄大人为人?只是人在官场到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我如今在这江南之地,主公之令岂能不从?主公既未明说,此事我也无能为力……”
二人你来我往,黄潜善最终也没从徐观嘴里套出一言半语来,在苏州府被好生招待了几天,心中虽不似从前一样担忧自己性命,却也知再在这待没什么益处了,遂拜别苏州,起身北归。
只是他刚渡了扬子江,走到扬州府,就听闻北面战乱,金军南下攻打大名府。
*
建炎元年八月,金军兵分两路共同从东路南下,一路人马由兀室率领,攻打营平滦三州;另一路人马由粘罕率领,直接趁乱绕路南下,直捣大名。
听说大宋新皇帝就在这北京大名府登基,等他们攻下大名,抓了这新皇帝,再劫掠一番,看这大宋还如何重新立国!
金军南下,赵构本就惧怕金人,此时更是被吓破了胆,连夜收拾行李,也不管那潘邓是真心还是假意了,左右扬州城是他大宋领土,他是大宋皇帝,有何不能到南边去?
赵构妻子都已在上回金人围城之时被掳走,此时孤家寡人一个,只带着自己亲信大臣连夜出逃,马车狂奔,一夜便走了百里,直奔扬州城而去。
不过几日功夫,赵构一行人便抵达了扬州城外,早有书信送到扬州府,守城士兵见是皇帝驾到,慌忙打开城门,迎圣驾入城。
赵构进城后,立刻下令加强城防,同时下令各地的勤王兵马,望他们能尽快赶来救援,把金军拦住在淮北,莫要使金军到达淮南!
然而金军如同以往一般,来势汹汹远超宋军想象,兀室和粘罕两路大军猛攻,如同利刃一般直插宋境。
兀室一路势如破竹,营平滦三州的守军与常胜军拼死抵抗,但金军料定他燕京兵力不足,兀室率五万兵马,大军压境,终究让燕京坚壁清野,死守城门不出。
粘罕更是狡猾,直接绕过沿途的城池,直奔大名府。
大名府的守军本就没有准备,再加上畏惧金人,很快就被金军围困,大名百姓苦不堪言,唯恐城破人亡。
第275章御驾扬州
皇帝等人一走了之,可大明府也要有人守城,张叔夜眼看着御驾南下,一去不返,自己心中不知作何感想,却也只得重整精神,领军守卫首都。
粘罕到达大名府城楼门下,叫使者送书信进城,言辞之中有十分讨伐之意,意欲叫赵氏不战而降,免得刀兵相见,届时不光赵氏灭族,更有屠城之祸矣!
张叔夜却并未畏惧金军,一来皇室不在此,凡事由他大名留守做主,政令通达,军民共同抗敌,此地又有存粮,撑过一两个月不在话下;二来有上回围汴京城之际,潘邓梁山军金玉在前见,他亲眼得见汴京守城之战,心中自也不觉得金军难以战胜。
因此他先是好生招待了来使,与其谈到大宋与大金从前乃兄弟之国也,从古至今,圣君以仁为怀,未有一个仁君会将事做得如此决绝。
而大金既然有强国之威,何不效法古之贤君,施以慈心?如今我主已退守大名,尔等竟要如此赶尽杀绝,苦苦相逼,此岂能服天下?
使者回归金营之后再没来信。
张叔夜也不理其他,只一心整军,主持城防。
他城中有禁军三万,又有百姓一心拒敌,不惧金军来袭!
金军见城中不投降,便也不再交涉,直接命士兵猛攻大名府南城门。
张叔夜带领军民百姓死守城池,又识破金军前后夹击之计,一直到五日过后,大明府城坚若磐石纹丝不动,张叔夜却觉察出一丝不对劲,登城中高楼远眺,忽然反应过来,“糟了,皇帝!”
他说怎么这回金军南下攻势远不及上回,比起上次围攻汴京来说,此回火力尚小,只点到为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