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唐太宗西征高昌,既定其地,旋即与突厥携手,共御北疆之敌,是以唐朝倾覆之后,突厥犹念旧情,奋起而战,欲为唐室雪耻;冒顿单于围困汉高祖于白登山,然念及天下黎庶,终释高祖归汉,此后,高祖岁岁奉币于匈奴,及匈奴内乱,汉朝亦未忘旧谊,遣兵援救其皇室。
君王护邻国而固己身,此为千古之佳范,后世当效法之。
丞相岂不欲受兴灭继绝之名,享岁币玉帛之好,保国活民,为万世法耶?”
谢表乘于上,却并没送到粘罕手中,而是由他手下耶律余暏保存。
耶律余暏打开谢表一看,颇为惊讶,“这回怎么写了这么多?”
遂十分欣喜,把这份谢表收集在小册中,与同僚说道:“但愿赵氏每回都多多写些!”
以供他大金收藏之用。
这赵氏别看当皇帝不太行,写字儿极好看的,没见这小册连陛下也爱看!
这册子以后可得传下去,给后代人也看看!
耶律余暏欣赏一番,引为上上佳作,而后又绞尽脑汁,想下回该给南人些什么赏赐,好叫赵氏接着写谢表,或者作两首诗也是好的。
忽然想到赵氏四月曾斋戒先祖,自备祭台祭拜,当时他手下上前询问,赵氏说那日乃是神宗皇帝忌日,因此祭拜。
耶律余睹问身边人道:“你可知那赵氏母亲是谁?哪日死的?”
身边人挠挠脑袋,出去询问一番,回来说道:“其母钦慈皇后,六月二八忌日。”
“唉呀,就快六月了!”
耶律余睹又翻开小册,眼看着精美字迹华丽纷繁,想到其中马上又能多一篇长文,心中大慰。
又过几日,自去粘罕处请给大宋太上皇赏赐。
却没料赵佶又送书信一封,此信并不是谢表,而是直接给粘罕。
粘罕便叫人念了,其上除了大篇恭敬之意与自从到了北地之后所受到的苦难之外,所说无非是一事:赵佶不再想着复国,却很想念家乡,愿以平民之身,带着妻子,回到南方守祖宗坟墓以终老,望丞相体恤其中辛苦,好言相劝皇帝,为某美言几句。
粘罕把信放下,说道:“以后什么赏赐一事你自做主,不必再过问我。
不过他们不能在中京了,赵家又有新皇帝在大名府登基,皇帝大怒,他一行人不日即将北迁,或去上京。”
耶律余暏听了这消息,派人和赵楷通了气。
赵楷回到住处,满面通红,见了父亲,把房屋门窗都关紧,回头一看,只见父亲和蔡鞗二人也十分激动。
赵佶小声说道:“你可知有何喜?”
赵楷声音颤抖,“我已知了,父亲如何得知?”
赵佶说道:“我听外面有卖王安石手记,便叫人出门买书,谁料这书到我手里,中间夹一页黄纸,上写康王登基……”
父子二人抱在一处,痛哭出声,“我国朝有望矣……”
蔡鞗亦泪流满面。
赵佶和皇后,儿女们以及臣子们小小庆祝一番,而后在晚间叫张宝来到自己身前,单独与他说道:“若能逃出,且告知康王,勿忘光武复汉,若是可便,来救父母!”
而后又与张宝讲了大宋皇室秘辛——祖宗约法三章,“艺祖有约,刻于石碑之上,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必遭天谴。
我儿靖康之时诛罚甚多,未必不是此祸,使他反受其苦矣……国破之祸虽不止如此,却定有此耳!
皇子构未于汴京登基,不知此家法,你若能得见,万望告诫康王,以此为戒,勿忘勿忘!”
张宝也泪流满面,将太上皇的话都记在心里,以待日后逃亡。
*
赵构自从五月登基,连发两封信件给江南,却一直没有准确答复。
苏州府回信,无非是详究细节,朝廷既然主张封潘邓为王,那封号为何?封地在哪?食邑多少?是否要定期朝见?此类事宜都得达成一致才行。
朝廷来信两回,实不知潘邓何意,究竟是真心交涉还是有意拖延?若是真心交涉他,朝廷便可即刻南迁扬州,可若是未有真心,他们也得抓紧做别的打算才行。
遂派遣黄相公来江南一观。
早年黄潜善曾和随郓王殿下一同到苏州府公干,此事非他莫属。
黄潜善心中打鼓,这潘邓已然造反,且此人杀伐果断,没见刚到汴京城,就把那李邦彦给宰了?他这脖子也不比李相公的硬多少,万一叫那姓潘的看了不顺眼,也给他来一刀,又该如何是好?此行着实危险矣!
可纵有一千一万个不愿,皇帝有命,也只能南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