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期铁路网的5000公里,预计要到1936年中,才能全部完成。
电力上,西南根据地各大工业区的电网、以及重要城市的电网基本建成,目前的重点,已经转向了全根据地的输电网联网,以及其它一些次要地区的电力建设。
西北根据地,则电网的规划已经完成,配套新的大工业区的火电厂,是最重要的建设项目,优先级别还在城市电网之上,已经开始全面土建。
西南根据地,已经实现了有线电话通达所有重要城市和主要工业区,下一步则是全面铺开,一直通达到每个乡寨。
需要说明的是,通讯系统目前广泛地采用了“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
系统,属于当时欧美的主流电话系统。
至于后世熟悉的程控机,现在还没有技术条件。
总的来说,在交通和能源等基础设施上,西华目前已经基本掌握了美国标准的同等技术,建设需要的就是资本和时间。
第六是军工生产能力。
从1935年底的结果看,西南根据地全部兵器和弹药生产的基地,基本建成,开始陆续投产。
已经可以保障每年增加40个师以上的供给,以及现有部队需要的正常弹药规模和装备更换,而到1937年,则能保障每年60个师以上的装备。
还未完成的主要是装甲坦克以及几个飞机基地。
重庆基地的猛虎坦克已经投产,但预计1936年的产量最多500辆,1937年才可能达到1000辆的水平,而在陕西和包头的坦克生产厂,最早也要到1936年底投产,到1937年7月前,猛虎坦克的拥有量,能够达到1200辆左右就不错了。
几个飞机基地比较类似装甲坦克的情况,虽然已经开始有小规模的试生产,但全面大规模生产的条件还不具备。
预计要从1936年中开始,才能逐步全面地进入大规模生产的周期。
第七是人才资源。
从9月开始,德国已经逐步在向西华转送一些犹太人了,不过数量还比较少,预计接下来的1年,可能也不会超过5千人。
虽然很多犹太人不断失去工作,也想移民,可是他们的移民方向,当然是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正常谁愿意跑到当时的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呢?现在肯来的人,还是因为这是安华财团出面聘用,这些人都以为是美国财团雇佣他们在中国服务而已。
所以虽然不满意,但对那些没有选择的人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
总的来说,这个时候的纳粹,对于犹太人还没有到最狠的时候,这个时候,纳粹主要还是剥夺犹太人的工作权,其它的方面,包括移民,并不太干涉。
不过从今年开始,这种对犹太人的动作会逐渐加剧。
今年通过的《纽伦堡法案》对“犹太人”
作出了定义——凡有一个犹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国人都会被视为“犹太人”
,法案还剥夺了犹太人作为德国国民的基本权利。
紧接着,其他法案会相继出台,比如“一个犹太人与一个非犹太人发生性关系被视作是犯罪”
等,直接针对犹太人的法律条款层出不穷。
此后发展到1938年,纳粹德国已经禁止犹太人从事绝大多数的职业。
等到1939年二战爆发,那就彻底是大屠杀了。
所以李思华也只能等待这个历史进程。
当犹太人的处境越来越困难的时候,安华在德国的招募就越来越简单,甚至可能是犹太技术人员活命的唯一通道。
美国技术人员已经开始部分地回国了,再有半年,即1936年下半年开始,估计会开始大批量地返国。
不过其中还有一个转机,就是1937年实际上美国的经济危机又严重了,所以一些人可能还是会短期留下,而从美国也还可以招募一些人。
当然,主要还是要依靠自己,1935年底,留学生回来了约7千多人,加上国内的,现在有8千高级技术人员,中级技术人员估计已经超过10万,而初级技术人员达到了90万人的规模。
从现在的教育体系以及工业项目的发展看,未来中级和初级技术人员的规模,会成长得非常迅速。
最缺的,还是高级技术人员,李思华的指望,是到1937年底,自己的高级技术人员,能达到2.5万人的规模,然后犹太人补充1万人,美国人留下5千人,总共4万人的高级技术团体,基本能够应付当前的工业化。
总的来说,盘算完这一本大账,李思华心中有了底气。
第131章南方的涟漪
李思华对于抗日战争的预想,自然是要在大陆上对日本形成全面的优势,而且要有余量——应付国际列强,虽然可能性小、但又不能完全不做准备。
所以上述各种指标虽然都很重要,都缺一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