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从兰州而来的5万地方部队,将于10月10日左右抵达西宁,他们将分布到青海各地,建立起西华对青海的稳固统治。
等到年底12月份,剿匪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实际上也不可能不完成,剩余的马家匪军没有城市和村庄支撑,在青海12月的寒冬中,根本活不下去。
马步芬的下场成为了一个谜,再也没有人听说过他。
后世史家的主流猜想,是怀疑他死在了藏区。
要知道,马家军当年残酷镇压果洛等地方的藏民,结下了血海深仇。
他在逃亡中,虽然有少数护卫部队,但人心惶惶,其后也确实有在半路,就逃亡回西宁的回民,说明在半路上,其人马就散去了大半,未必还能保护马家的安全。
当然除了藏民袭击,也许恶劣的天气,也可能导致其小股部队的完蛋,不过,这都是历史之谜了。
第129章宁夏、绥远与大西北
相对青马而言,对于宁夏宁马的进攻,就显得波澜不惊。
民国时的宁夏,虽无固原市,但包括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地方超过27万平方公里,直接邻接外蒙古,地域是很大的。
不过从城市地理出发,宁夏的各城市,基本上就是“一条线”
,从甘肃平凉出发,固原、中卫、吴忠、银川、乌海、巴彦淖尔。
所以西华军的战略就比较简单,沿着这条城市的曲线,一路平推。
而且进入宁夏的道路,相对于进攻青海而言,要平缓许多,也利于重装备的行军,因此对于“宁马”
的军队,就具备了巨大的装备落差。
所谓“宁马”
,其实是两人,即一对堂兄弟,势力大的是马鸿逵,势力小的是马鸿宾,其实马鸿宾原来是宁夏之主,不过后来马鸿逵的势力更大,生生地夺取了马鸿宾的位置,因此两人是一贯的面和心不和。
马鸿逵的兵力,不到3万,而马鸿宾的兵力,则只有8千多。
这个时候宁夏的总人口,还不到120万,加之地方贫瘠,扩军的能力极差。
在西华军即将进攻宁夏前,他们在慌乱之中,还是扩军到了7.6万人,不过那些新军的战斗力,非常一般。
“宁马”
的总体战力,就相对比较类似民国的其它军阀,远远比不上“青马”
。
不过他们的优势与宁马是一样的,就是拥有大量的骑兵,机动性比较好。
但是宁马的军官们,能力就远远比不上青马的军官们了,这是一帮严重腐化的地主型军官。
所以宁马的战略战术,极其呆板,主要就是在中卫等几个城市,依托附近的险关据守,摆出从南到北的“铁桶防御”
,而这样的防御战线,在重炮群的轰击下,基本上都只是纸糊的。
倒是宁马不断“游击”
的骑兵部队,还是有一些威胁,不过毕竟火力差别太远,但西华军逐渐有了对骑兵的经验后,也就很难翻起什么浪花。
实际上当中卫失守后,还没等西华军进攻银川前面的吴忠市,马鸿逵就携带他的几个老婆和几吨的黄金,还租赁了一架飞机,直接从银川西花园机场,起飞逃亡上海。
后来了解到此事后,李思华专门命令,在上海的地下组织,要查到此人的下落,马鸿逵前世同样沾满了红军西征军的鲜血,她不想放过此人,而且她记得此人搜刮了7吨的黄金,这是一笔约25万盎司黄金、850万美元的巨款,凭什么让此人及其反动家族去挥霍呢?必须要弄回来建设宁夏。
至于马鸿宾,个人操守还不错,而且在她前世,也没有粘过红军的鲜血,所以对于他以及其它宁马军官的政策,与对于其它国内军阀是一致的。
不过,这一世,她对于政府吸收这些“民主人士”
毫无兴趣。
在马鸿逵跑了后,宁马的部队,立即呈现一盘散沙的格局,有的部队坚决抵抗,马鸿宾则干脆地投降。
所以相对于青海,宁夏很快就被平定了下来,到10月中旬,就基本上稳定了。
西华军真正重视的,是绥远。
因为绥远的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正是大名鼎鼎的傅作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