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周公的“周”
是狭义的地名,取自周旦的封邑,可能在周原西部,“文王大宅”
以西约30公里的今岐山县周公庙一带。
从武王继位到周灭商,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四五年。
关于武王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西周时人撰写过一些零散历史篇章,到孔子编辑“六经”
时,符合儒家理念的被他编入《尚书》的《周书》,而那些没有入选的则被汇总成《逸周书》,顾名思义,是这些“散落的周代文献”
没能进入正式的《尚书》之意。
在传世的儒家经典中,周灭商可以说是顺天应人,毫无悬念。
但《逸周书》不同,在它的叙事中,周武王充满着对翦商事业的恐惧,经常向弟弟周公旦寻求建议和安慰。
武王二年一月,他曾对周公旦说:“哎呀,我每天每夜都担心着商朝,不知道以后到底会怎么样,请你给我讲讲如何履行天命
维王二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日:“呜呼,余夙夜忌商,不知道极,敬听以勤天命。”
(《逸周书?小开武解》)
武王三年,他有次得到情报,说是纣王已经下决心讨伐周邦,信息来源很可靠,又是首先召唤周公旦商议对策。
王召周公旦日:“呜呼,商其咸辜,维日望谋建功,言多信,今如其何?”
还有一次,武王梦到翦商计划泄露,纣王大怒,从梦中惊吓而醒,再次派人叫来弟弟周公旦,对他谈起了心中的恐惧,说盟友实力弱小,还没做好准备,周邦现在无力和商朝展开决战,当初父亲称王及反商的计划会不会过于不自量力。
维四月朔,王告儆,召周公旦日:“呜呼,谋泄哉!
今朕寤,有商惊予。
欲与无口,则欲攻无庸,以王不足,戒乃不兴,忧其深矣!”
联系当时商朝的境况(商王朝廷已经无法正常履行职能),武王的表现实在过于失常。
想来孔子之所以没有把这些篇章选入《尚书》,可能也是觉得不太严肃。
然而,结合殷墟考古(包括距离周人很近的老牛坡崇国遗址)呈现的真实商朝,对于文王父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心理创伤,以致后半生都无法摆脱,今天的我们或许可以多一些理解。
或者说,武王的惊恐反映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他并不完全相信父亲那些沟通上帝的传说。
商王家族世代向上帝献祭,贡品丰富得无以复加,上帝难道不是会优先保佑商朝吗?翦商难道不是逆天悖伦之举吗?
兄长周发频频被噩梦缠绕,但周公其实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尝试用梦来缓解。
他宽慰周发说,母亲大姒曾梦到殷都生满荆棘,这是上天降下的商人将亡之兆,所以,虽然上帝享受了历代商王的祭祀奉献,但他不会因这种小小的实惠而偏袒商王。
?
为使自己的解释圆满,周公还重新定义了“德”
的概念。
在周公这里,“德”
已不再是《尚书?盘庚》里商人的那种无原则的恩惠,而是所有人生活在世间的客观道德律,如孝悌长幼、中正恭逊、宽宏温直等。
2上帝只保佑有“德”
之人,也会替换掉那种没有“德”
的君王或王朝,以有德之人代之。
所以,只要武王努力修“德”
,就一定能在上帝福佑之下战胜商王。
除却对上帝是否存在以及周邦实力的担心,武王还有一个隐忧:目前的盟友太少,只要不公开与商朝为敌,就不可能吸引更多的盟军,但过早公开,又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