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会缺乏青铜箭敬,但为何不对人牲使用铜镶呢?这可能是基于“训练”
的考虑,毕竟锋利的铜镶更容易致命,而骨皴则致死率较低。
另外,出土骨链的锋刃多有磨损也说明,它们是被多次使用的练习品。
丁一南檐下的祭祀坑是统一制作和填埋的。
先是挖掘坚硬的夯土,有2米多深后,放进人牲的尸体,有些还会打碎几件陶器放进去,象征人牲在地下也会有些生活用品,以让其灵魂更安心地守卫殿堂。
然后,填土夯打。
人牲的头骨应该就是这么被夯碎的。
填满土后,为使祭祀坑不那么容易被发现,又在地面整体铺了一层20厘米厚的黄土。
后经钻探发现,南檐下并不止十座祭祀坑,但为保存房基的完整性,考古队没有继续发掘。
据推测,人牲不会少于40人。
丁组建筑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大学生们还要反复用人牲练习射击和搏杀,这样便会不断地出现新的祭祀坑。
这些后期坑建在丁一东南方的空地上,目前已发现成排的六座。
其中,M10埋有三具俯身的尸体,没有被砍头,其中一人缺失了手和脚。
此外,坑角还发现了两处散落的牙齿,发掘者推测,这应该是“当时被打掉的”
。
这座坑最特殊之处在于,不仅有陶器碎片,还有四件小巧的青铜斧、三件环首铜小刀以及两块不及巴掌大的长方形磨刀石。
铜斧的整体长度在7—14厘米之间,铜刀长20厘米左右,刀斧基本完整,刃部略有残缺,是使用过的。
两块磨刀石上有穿孔,当是为系绳之用,便于随身携带。
与前述M18不同,M10中的这三名人牲的身上没有箭蛛,但携带了近战用的刀斧。
他们可能是大学生们练习万舞(短兵近战)的陪练,这种高度仿真的肉搏战训练也可以看作一种角斗,比赛规则自然对人牲不利。
卜辞中,用钺的“万舞”
练习者要分左、中、右站立,可能是众多的学生列队围拢对付少数几名陪练角斗士。
另外,这四件铜斧的形制比较特殊,并不是商式风格,而是燕山以北草原地带流行的“管鎏斧”
:顶端铸造出圆管形的鎏,会管上还有一个小孔,将木柄插进去,钉入一枚钉子固定木柄。
商式钺则是整体片状,在木柄顶端开槽,把钺上端的凸起部分插入槽中,再捆绑固定。
殷墟地区较少发现这种管鎏斧。
发掘报告推测,坑中三人可能是来自北方草原的战俘。
倘若丁组建筑是王族大学,那么这些北方战俘
M10出土的四把管釜斧线图
就是贵族学生们的陪练。
花园庄东地的“子”
的卜辞里的“学商”
和“学羌”
也表明,大学里经常组织对抗性演练,有时甚至要靠商人学生来扮演假想敌。
后期的这些祭祀坑中没有发现骨链,尸骨也大都有砍伤痕迹,可见人牲皆被砍杀而死。
比如,Mil中的无左手,M13中的左手和左腿被砍断,M12中的无右手。
无手者可能是用胳膊抵挡刀斧所致,这说明人牲可能没有装备盾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