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之名。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闹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
后帝不臧,迁闲伯于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
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左传?昭公元年》)
杜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商星都是黎明时在东方出现,参星总是黄昏时在西方出现,永远一东一西,所以人生分离难聚也被称为“参商”
。
春秋的贵族还说,宋国是辰星之族的故地,所谓:“宋,大辰之虚也。
"
(《左传?昭公十七年》)宋国的都城在商丘,而宋人是商人后裔,可见,从王朝兴起之前到灭亡之后,商丘一直和商人有缘。
从神话传说时代到春秋再到今天,中国唯一没有变过的地名,可能就是商丘了。
先商的始祖谱系从契开始,到灭夏的武王成汤(甲骨文中的“天乙”
),一共有过十四代首领,共经历八次迁徙:“成汤,自契至汤八迁。
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史记?殷本纪》)也就是说,平均不到两代人就要迁徙一次。
当然,上古先民的史事都是靠口耳相传,会经历很多简化。
从契到成汤很可能不止十四位首领,也可能不止迁徙八次,但先商族人曾经频繁迁徙,这一点应当是成立的。
关于商族早期的迁徙范围,史书记载很少,而且往往超出后人的理解能力。
比如商人史诗《诗经?长发》提到,商族第三代首领相土功业卓著,曾经到海外大有斩获:“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从河南商丘一带去往黄海,需要横穿江苏省,然后还要在海滨造船筏。
相土时代的商族,规模还很小,难以解释他们为何要进行这种远征,而且,如果不是在海滨长期生活,熟悉航海规律,也不可能从事航海活动。
另一种可能是,商丘处在沟通淮河和黄河(济水)的水系中间,从这里乘上舟筏,向北可以进入济水和渤海湾,向南可以进入淮河和黄海。
也许商族人曾经借助河网水系航行,抢劫过一些滨海人群的聚落。
关于相土还有一个传说,说他“作乘马”
(《世本?作篇》),意思是发明马拉的车。
这应当是后人虚构的,在夏代和商代前期的考古中,迄今尚未发现有驯化的家马和马拉车。
但在商人辗转迁徙的历程中,明显的趋势是向北方移动。
古史记载,在夏朝前期,商族第六代先君冥淹死在了水里:“冥勤其官而水死。”
4看来他们还在过着舟筏漂泊的生活。
冥的儿子是王亥,5他曾带领族人赶着牛群北渡黄河,借用河伯部落和有易部落的领地牧牛一一有易可能是易水流域,也就是说已经进入河北省中部。
史载,王亥生活不检点,曾和兄弟一起在有易部落淫乱(可能勾引了当地酋长家的女子),结果自己和兄弟被杀死,牛群也被有易氏占有。
王亥的儿子上甲微继承族长(第八代)后,向河伯部落请求援军,终于攻灭了有易氏,夺回了牛群。
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
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
有易杀王亥,取仆牛。
(《山海经?大荒东经》)
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隘臣杀而放之。
是故殷主甲微假师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隘臣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