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在笔记里写下:
“他相信理性,却被理性吞噬;
他医治他人,却无法医治自己;
他的信仰是秩序,他的命运是失眠。”
那一年,2015年,沈玉平三十九岁。
他的手依旧稳,眼神依旧冷。
可我总觉得,他体内有某种东西开始生锈。
(二)身体的界限
2016年春天,沈玉平的神经科扩建,新添了二十张病床。
院长在年会上拍着他的肩膀说:“沈主任,你要撑住,兰河的失眠症患者越来越多,靠你撑门面。”
他笑着点头,没说自己连续四十八小时没合眼。
那一年,他四十岁。
精确、冷静、无懈可击。
但他开始在梦与醒之间,分不清哪一边才是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天的长度
沈玉平的“正常工作日”
从清晨六点开始。
第一站:门诊。
病人排到走廊外,大多数是焦虑、失眠、神经衰弱。
“医生,我脑子里有声音。”
“医生,我不敢关灯。”
“医生,我觉得自己快疯了。”
他听这些话听了十几年,已经能在三秒内分辨真假。
对假装病的人,他温和但冷淡;对真的病人,他冷淡却温和。
午饭常常省略。
他只喝一口凉水,用笔在病历上写下标准化的句子:“情绪稳定,服药观察。”
这句他每天写上百次。
到晚上十点,他还得主持病例讨论会。
年轻医生调侃:“沈主任像AI,永远不宕机。”
他淡淡一笑:“人比AI多一点良心,但少一点睡眠。”
回家路上,他常对自己说:“我还能坚持。”
可当他在镜子前脱下白大褂,发现自己手抖得厉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倦怠的起点
2017年的夏天,医院爆发了一起“医患冲突”
。
一个抑郁症患者在病房突发自杀,他的家属闯进医生办公室,砸碎玻璃,怒吼:“你们杀了他!”
沈玉平就在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