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九节规章制度
banner"
>
一、规章制度概述
(一)规章制度的概念
规章制度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各种条例、办法、细则、章程规定等的统称,它是实施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有关人员在—定范围内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
建章立制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和规范管理的必要手段。
规章制度作为一种事务文书,看起来只是一些条条框框、内容单一、篇幅不长,似乎没有多少文采,不需要什么写作技巧。
但要真正写好它,却并不那么容易。
有的由于内容相互矛盾,条文漏洞甚多,执行中很难“严格”
起来;也有的由于标准不统一,上下左右不协调,执行中矛盾重重;还有的由于大话空话太多,语言表达含混,令人无法具体实施;更有甚者,规章制度的某些条文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或政策、精神相抵触,根本就不宜施行。
这些情况表明,规章制度的写作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它既涉及管理体制及领导者的指导思想问题,又涉及体式结构和文字表述等技术性问题。
在规章制度的写作中,必须努力把握其写作特点,讲究内容体式的规范。
(二)规章制度的特点
1.权威性。
规章制度属于机关事务文书,写法上没有法定公文那么严格,执行中也不像法律文书那样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
但是就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来说,规章制度无疑具有行政强制性和权威性。
2.可行性。
规章制度是要人执行的,其内容必须准确、规范,有可行性。
首先,内容要有针对性,内容是规章制度的核心和基础,除了必须真实准确之外,还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
同样一种规章制度,在不同的部门和单位里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内容要求。
其次,内容要有依据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规章制度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的延伸或细化,它必然具有强制性特征。
因此,任何规章制度都必须有法律依据或政策依据,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不允许与之相抵触或违背。
最后,内容要有协调性,为确保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写作时必须十分注意与同类规章制度的纵向或横向联系与协调。
3.规范性。
规章制度属于法规性文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因而其文字表述必须严谨、周密、规范。
既要体现严肃性,又要考虑稳定性。
在结构安排上,通常采用分条式叙述的方法,这就要求对条文的先后顺序、内容主次进行精心设计,十分注意条与条、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做到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四)规章制度的种类
制度是一个统称,规章制度常见的种类有条例、办法、细则、章程、制度、守则等。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写作时应把握其不同的体式特点,准确地选用。
一般来说,章程是某个机关、单位或组织的宗旨,是机构和组成人员活动的规则;条例是指导某方面长期性工作和活动的比较系统的条文;规定是对某项具体工作或活动的要求和规范程序;办法是为贯彻上级指示或实施某项工作而提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细则是贯彻、执行、实施“条例”
或“规定”
中某一项或几项条款的详细准则。
几种常用规章制度条例
一、条例的概念
条例是国家机关发布的对某—重要工作作全面系统规定的法规文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