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夫妻教育观念要保持一致
banner"
>
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之间很容易发生争执和分歧。
有的时候,甚至会演变成为一场家庭战争。
其实,夫妻之间原本就是完全不同的陌生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绝对一致,所以在教育孩子这种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意见也就是正常的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不同意见是好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做父母的经验,有不同的声音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使人们在考虑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时能够更加周到全面。
有的时候,人们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的局限,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恰巧能够使人们形成发散性思维,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尽管如此,夫妻还是应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而且切勿当着孩子的面就教育问题发生争执。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瞠目结舌地站在一边,而父母则面红耳赤地争吵着,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
这么做的结果会使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听谁的。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最好的方法是夫妻之间先在私下沟通,等到达成一致、形成共识之后,再和孩子沟通,使孩子按照双方都觉得合适的道路发展自己。
当然,假如孩子大了,除了要夫妻之间取得一致,还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意思就是说孩子小时候形成的一些品德、性格和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细想起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些至关重要的习惯品行的确都是在7岁正式入学以前养成的,而且,他们在学前所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生活,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所以说,生活就是教育,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这些都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作为家庭教育的承担者——父母,必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天资聪颖,很擅长草书隶书,而且也喜欢画画,他七八岁时就开始跟父亲学习书法。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在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就悄无声息地走到他的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
想不到,献之握笔很牢,父亲没能抽掉献之的笔。
见此情形,父亲非常高兴地夸赞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听了父亲的话之后,小献之心中窃喜。
又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就开始写,不小心滴下墨水污染了字,小献之非常聪明,赶紧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牛。
众人不由得对其赞不绝口。
渐渐地,小献之开始骄傲了。
见此情形,王羲之夫妇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3年就能够学有所成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