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物质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等方面)的兴趣与追求。
每一种职业无形中都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种类的兴趣需求,只是侧重的方向不同而已。
大学期间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防止出现片面追求物质兴趣的畸形发展,消极应对精神兴趣。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比如,有人喜欢唱歌,在唱歌过程中,沉醉其中,表现出愉悦,这就是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指的是对活动过程产生的结果的兴趣。
比如,有人喜欢画画,每完成一件作品时,他都会对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就是间接兴趣的体现。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3.有趣、乐趣和志趣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有趣、乐趣与志趣这三者是兴趣自身发展的深度和发展阶段的三个层次。
有趣是兴趣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有趣阶段是人们兴趣的萌芽期,是个体的直觉体验。
比如有人今天喜欢学唱歌、明天喜欢去旅游等,这些兴趣往往比较短暂,容易建立也容易放弃。
那么当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仅仅只是对其表面现象感觉有趣,而是慢慢深入探索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过程、结果的时候,此时个体的兴趣已经由有趣而步入到乐趣阶段了。
因此,乐趣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状态,具有稳定性、丰富性以及间接性特点,属于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
当人们对一种事物的兴趣浓厚到一定程度,他就会想办法,排除困难,努力达成目标。
志趣则是兴趣的高级阶段。
它已经将乐趣与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理想等结合起来,上升为对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同时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的特点。
我们希望将来大学生按照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来选择最终所要从事的职业。
比如对服装设计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将这种兴趣转化成乐趣,并且积极与服装行业接触。
可现实往往是很多人看似对什么都很有兴趣,实则没搞清楚自己真正的乐趣和志趣所在。
4.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据调查显示,如果一个人从事的工作与其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并乐此不疲;反之则最多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由此可见兴趣对人们工作绩效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大学期间要广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塑造完善的人格,为将来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做好充分的准备。
3.3.2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1.兴趣的类型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and)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
他假设,大多数人的职业兴趣可以归为六种类型:即实际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事业型(E)和传统型(C),如下图所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