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虽然是三国领导人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两家通讯社的报道都突出报道了美国总统布什的讲话。
由此可以看出,突出关键人物也是会议报道的重点之一。
参加会议的人很多,发言者也少不了,泛泛地报道这人说了什么,那人说了什么,往往使文章显得杂乱无章,空洞乏味,读者读起来也会觉得不得要领。
第三,使用直接引语。
使用直接引语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现场感,恰当地使用引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会议是人参与的活动,因此在报道会议时更要尽可能使用直接引语,让稿件更真实可信,并且读起来不那么死板。
第四,提问带来现场感。
法新社的稿件专门写到了“有人问”
“布什肯定地说”
,一问一答的场景把受众带到了记者招待会的现场。
在实践中,记者招待会要写出现场感确实不容易,巧妙运用问答,容易营造出读者想要的现场氛围。
第五,要有综合、分析。
写会议新闻不能就会议写会议,要给受众提供背景与解释,尤其当会议议题比较重要时,要有加强分析、解释与预测。
共同社关于亚速尔会议的报道在提供背景与解释方面就做得十分出色。
二、会议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与模式
会议新闻基本要素包括:会议的目的、时间、地点、日程、会期、主要活动、讨论和辩论、与会者和权威人士的评论以及受会议决定影响的人士的反应、背景、不同于会议日程的活动或言论、下次会议的安排。
会议新闻写作的基本模式为:第一,会议采取的主要行动或关键人物的主旨发言。
第二,会议的目的。
第三,对会议主题或主旨的放大,包括谈论主题的直接引语。
第四,会议背景。
第五,会议的相关行动。
第六,人物动态与各种名人趣事。
三、写出有特色的会议新闻
(一)避免落入会议新闻的“套路”
在实践中,要写好国际会议新闻并不容易。
许多会议与会者众多,发言者滔滔不绝,各种文件堆积如山,有的会议枯燥乏味,有的专业性极强,有的会议能通过几十份声明、决议和各种文件。
一些国际组织的年会、例会,通常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因此也使得会议报道比较容易形成“套路”
,如写某时某地某些人召开或出席某会,然后是会议讨论、会议认为、会议要求或某人强调、某人呼吁、某人重申。
有人戏称这是给会议“穿衣戴帽”
,只要改了时间、地点,就可成为下一次会议的新闻。
不幸的是,这样的会议报道在今天的通讯社、报刊的稿件中还绝非仅有。
有一则会议报道是这样写的。
【新华社马尼拉8月7日电】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东南亚国家联盟财政部长会议7日在马尼拉闭幕,会议讨论了当前全球和地区的经济形势,地区金融合作行动取得的进展以及加强地区金融合作及援助机制等问题,并制定了“东盟一体化路线图”
。
会后发表的《部长联合声明》说,东盟地区2002年经济增长强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