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种言辞和美国政府炸死伊拉克平民后的口吻如出一辙。
国家机器的逻辑已经深深地渗入了他的思维,尽管那是他试图反对的。
麦克维的悲剧绝不是孤立的,它很自然使我们联想起美国电影《第一滴血》中兰博的“困惑”
。
兰博无法理解为什么在越南他是“战斗英雄”
,而回到美国后他就成了“杀人犯”
。
不久前传媒披露,美联邦参议员鲍布·克瑞在越南战争中曾率领突击队屠杀了16名越南妇女和儿童。
这位“战斗英雄”
说,此事使得他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一直感到耻辱,听到人们称他为“英雄”
就感到很厌烦。
令人遗憾的是,麦克维的悲剧、兰博的困惑、克瑞的耻辱并没有阻止这个“国家机器”
变成“杀人狂”
。
美国大多数“战斗英雄”
们仍然醉心于使用最尖锐的高科技武器“人道”
地捍卫这个世界的“民主与人权”
。
至于伊拉克千百万儿童缺医少药的惨状以及南斯拉夫境内贫铀弹导致的人道主义灾难,“英雄”
们当然也就“眼不见为净”
了。
评委会评议如下:震惊全美的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主犯麦克维被处死,临刑前他不仅毫无悔意,而且以“英雄”
自居,这一现象确实引人深思。
作者抓住这一事件,引用这位曾是美军“战斗英雄”
的“杀人狂”
的言辞,并结合一位越战中曾率队屠杀16名越南妇女儿童的美军“战斗英雄”
的话,批评了美国政府外交的政策和战争行为。
麦克维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读完这篇述评便会感到,悲剧归根到底是美国政府造成的。
美国一次又一次地对别国发动战争,致使大量平民无辜丧生,可美国政府从不认错,还把那些参战的美国官兵视为“战斗英雄”
。
而正是这样的“战斗英雄”
制造了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这对美国政府来说不啻是莫大的讽刺。
四、记述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
好的讣闻看起来更像人物传记,而不仅仅是人物生平。
美国《费城每日新闻》的记者吉姆·尼克尔森说,讣闻是“一种关于死去的人活着时候的报道,而不是关于他们死亡的报道。”
这句话启迪人们:讣闻不是以冷冰冰的笔触去毫无感情地写一个人的生平简历,而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去追忆死者生前一个个鲜活的镜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