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两人结婚时,伊琳娜21岁,根纳季20岁。
他们在俄罗斯度过了俭朴的蜜月后,一分就是两年时间。
她迁到莫斯科读书,他到列宁格勒去接受潜艇军校学员训练。
根纳季似乎命中注定事业辉煌,他被分配到维佳耶沃工作,那是在荒无人烟的巴伦支海海岸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地方。
“我尊重他(儿子格列布追随他父亲的足迹)的选择,并支持他。
我为他而自豪,倘若我丈夫地下有知,也会为他感到自豪的。”
维佳耶沃是前苏联戒备森严的地方之一,由于它是一座军事城镇,进城受到各种严格限制。
居民都是在俄罗斯北方舰队服役的海军军官和水兵。
只有他们的近亲才可以入内。
但在苏联时代,在那里工作薪水较为丰厚,而且商品供应比其他城市要好。
伊琳娜说:“最终我们团聚了。
我们有足够的钱,根纳季有一份好工作。
我们很幸福。
最艰难的时期是根纳季离家好几个月的时候。”
伊琳娜的命运继续与俄罗斯海军紧密相连,因为她的儿子格列布依然决心追随父亲的足迹。
伊琳娜伤心地说:“他父亲出事后,格列布知道我为他的职业选择而担忧。
我告诉过他,如果家里不会再有其他海军军人,我会高兴一些。
但我必须尊重他的选择,并支持他。
我为他而自豪,倘若我丈夫地下有知,也会为他感到自豪的。”
国际新闻记者究竟为何采访?采访些什么?上面“充满感情的记录”
,诠释着新闻工作为什么对社会、对人类如此重要。
颇有意味的是,即使是在这样看似“纯而又纯”
的悼亡报道中,亦暗含着对“俄罗斯海军日薄西山的现状”
的间接描述。
涉及潜艇、军舰的海事事故,是全世界媒体极力追逐的事件。
但浩瀚的大海中,特别是在海下发生的事故,不像发生在军机上的事故那么显眼,很可能在有关国家的极力遮掩下不为公众所知。
媒体获得这类新闻线索的难度非常大,采访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报道出来,可能也只是寥寥几句的事故简介。
若非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陷入混乱,媒体几乎不可能如同报道车祸一般,追踪“库尔斯克号”
那种级别的攻击性潜艇失事。
大多时候,媒体不得不借助报道一些人事异动或反常现象,间接公布事故的后果、影响。
这种时候,记者若有、或者能采访到优秀的军事专家,就大有帮助了:专家可以提供许多评论、推断,补充专业背景与历史知识。
[1][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448页、449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