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们不愿想过去,不愿想未来,他们此刻只愿活在现在并承受着此刻的悲痛。
然而,记者却不得不接近他们,冒犯他们忧伤的空间。”
在这样的时刻,乔·海特、《俄克拉荷马人》灾难报道小组组长建议记者应该这样做。
[2]
第一,刚刚接触采访对象时,对方可能正惊魂未定或者受了伤。
要平静地向对方介绍你自己,并且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医疗帮助。
如果对方需要,要立即为他们寻找医疗人员。
第二,不要随便进入私人房屋,或者打扰那些明显处于悲伤状态的人。
不必非得采访最伤心的人。
对于一些人来说,说出他们的痛苦是发泄的方式,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悲伤则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
所以,一些人愿意在伤心时与你交谈;而另一些则人不希望被打扰。
要有耐心,等到对方与记者有眼神接触时再接近他们。
在接近对方之前要调整自己,讲话时保持镇静,降低语调。
记者的紧张或者喘息不定会进一步刺激采访对象。
如果采访时机已成熟,要向对方解释采访到的信息将被如何使用。
第三,记者不可能从现场得到每一个故事,尤其是在别的媒体记者已经采访过的情况下。
如果采访对象不愿重复讲述可怕的经历,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可以留给他(或者他们)联系方式,告诉他你愿意在他想继续诉说时倾听。
如果有人态度恶劣,不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对方(要注意,以镜头对准对方随时有可能导致对方的激烈反应)。
只需要说:“我再次对你遭受的不幸表示难过。”
如果可能,给对方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然后迅速离开。
第四,要有合适的开场白。
不要上来就问最难回答的问题,不要问诸如“对你儿子的死你有什么感受”
这样的问题,而要以具体的问题开始,例如,死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生平情况,他喜欢什么,他和亲友平时如何相处,灾难事故发生时他打算做什么事,或者正要往哪里去……然后就是倾听!
记者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自己喋喋不休。
第五,不要进行任何催促、逼迫式的提问,要尊重事实和思考而不是跟着对方的情绪和感觉走。
永远不要问:“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问:“发生了什么?”
“你如何经历那些的?”
或者“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如果采访对象哭了,暂时停下来,问他是否需要水或纸巾,或者安静一会儿。
记者也是人,在采访中难免投入感情,甚至可以落泪,但千万不要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或目的而装假。
第六,一旦完成了采访,要礼貌地询问是否可以再次打电话给对方,从而确认一些事实或是细节,同时要记下采访对象的详细联系方式。
如果借用对方的照片,要告知对方你将会很快归还。
道谢,并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其他帮助,或是需要自己替对方通知什么人。
第七,如果受害者看起来非常惊恐或是严重受伤,要尽量与他在一起直到救援来临。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中央电视台主播敬一丹采访了遇难者家属。
她的第一句话是深深地致歉:“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来打扰你们,但是全国的观众都非常惦记你们……”
这种委婉、关切的表述,体现出的“感同身受”
、“推己及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