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此外,还有许多袭击是针对被认为投靠美国的伊拉克人的。
请看下面的事实:自从有针对性的袭击开始以来,阿盟大多数国家驻伊拉克使团已经同联军保持距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已经把他的人员撤出巴格达,红十字会也撤出人员,促使其他国际援助组织也撤出巴格达。
土耳其政府也已经重新考虑派兵的问题。
甚至西班牙(开始时的联军组成部分),也决定从巴格达撤出大部分外交人员。
很明显在破坏美国的战略之后,抵抗运动在瓦解其联盟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根据孙子的《谋攻篇》,再次伐兵,就是进攻其军队。
抵抗运动对美军的袭击,造成越来越多的伤亡。
把这些袭击看成是垂死挣扎是危险的。
在过去两周中,联军在巴格达的总部已经受到多次袭击,迫击炮和火箭弹落到了安全区内。
肩扛式导弹已经击落“奇努克”
直升机,造成16名士兵死亡。
“黑鹰”
直升机的坠毁(又造成6人死亡),正在调查之中。
但据一些报道说,是被一枚火箭弹打下来的。
对美军的袭击有两个明显的目的:造成伤亡,并迫使美军作出引起当地人不满的反应。
抵抗运动就是要联军采取行动,激起民众更多的反抗。
当年苏联人在阿富汗把圣战战士称做匪帮,这对苏联人的事业毫无帮助。
如今美国人要对付的,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不惜一切代价周旋到底的敌人。
五角大楼似乎对自己的对手到底是谁并不十分清楚。
2003年7月21日,美国女兵林奇在华盛顿接受紫心勋章(新华社发)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世纪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两大教训:凡是对另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的国家都没有赢过。
每一个对付外国占领的抵抗运动最终都获胜了。
由此可见,伊拉克局势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美国军队虽然占领了伊拉克,但是近8个月之后那里的局势仍不平静。
此时,世界上的一些媒体又开始不断追问战争该不该打,打这场战争的理由是否成立。
媒体的调查性报道此时正好大显身手。
女兵在美军进攻伊拉克的战事中被封为英雄,事隔半年之后,真实的情况不断揭露出来,林奇本人也认为自己不是英雄。
2003年11月9日,英国的《观察家报》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
【英国《观察家报》11月9日报道】今年4月,被伊拉克军队俘获的美国女兵杰茜卡·林奇在伊拉克一家医院获救,从此,一个金发碧眼的巾帼英雄的戏剧性故事就成了布什政府和美国大部分媒体所津津乐道的内容。
这个故事本周更是达到了白热化。
林奇的自传出版,戏剧化的电视纪录片播出。
她频频接受采访,并且上了《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文章。
林奇已成了美国媒体用来吸引读者的工具,同时还是布什政府的工具,用这个伊拉克冲突期间的“好消息”
,转移人们对日益上升的伤亡数字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她还成为一种象征,不过不是被魔鬼一般的敌国军队俘虏的漂亮的美国姑娘所展示的英雄主义的象征,而是标志着布什的“伊拉克自由行动”
从一开始就陷入的那种混乱的象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