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宣称该层就是《荷马史诗》中所歌咏的特洛伊城。
谢里曼又陆续在该地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共区分出7个重叠的城市遗址。
后来他的助手威廉·道普菲尔德经进一步研究,将特洛伊遗址分为9期,并认为自下而上第6期遗址才是《荷马史诗》中描述的特洛伊城。
20世纪30年代,美国考古学家卡尔·布列根率领辛辛那提大学考古队又对特洛伊遗址进行了仔细的考古发掘,在每层遗址中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亚层,共计46个亚层。
布列根修正了道普菲尔德的说法,认为遗址自下而上繁荣的第6期毁于地震;第7期A层才是被希腊人战火所摧毁的特洛伊城。
除了特洛伊之外,迈锡尼文明最初为世人所知,也得益于谢里曼的发现。
1876年,谢里曼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遗址的狮子门内侧发掘出数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竖井墓葬圈,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器饰物,他称之为“阿伽门农王的陵寝”
。
他的发掘工作,证实了神话传说中迈锡尼“多金”
的传闻。
1884年,谢里曼又在提林斯发掘出了一座宫殿遗存。
在谢里曼的重大考古发现的影响和推动下,一些考古学家试图寻找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迷宫”
。
1878年,克里特人米诺斯·卡罗凯利诺斯在克里特岛凯拉托斯河畔的克法拉山丘发掘出一座史前宫殿的一部分遗址,他认为找到了神话中的“迷宫”
。
1886年,谢里曼亲临克里特岛,考察了该克诺索斯遗址,决定进行系统发掘。
但由于与该地业主就土地出让价格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最终不得不放弃发掘的念头。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斯组织了对克里特岛克诺索斯遗址的考古发掘,成功地发掘出规模宏大的米诺斯王宫遗址和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大批的泥版书,包括象形文字、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
随后,考古学家们又不断在希腊大陆、爱琴海诸岛等地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不断地丰富了人们对希腊青铜时代文明的认识。
特别是英国年轻的建筑师迈克尔·文特里斯于1952年成功地释读了线形文字B,使人们对辉煌的爱琴文明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图2.1海因里希·谢里曼
参照古埃及年表及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希腊大陆、克里特岛及爱琴海诸岛的青铜时代文明大致被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每个时期又细分为若干小的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