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从一些作者和我平常交谈中也了解到,他们曾就旅游之间或公务之便,到有关国家或地区,参观考察了许多考古遗址与博物馆,摄下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甚至从国外收集到一些最新的学术著作,扩充了作品的视野,并尽量接轨当代学术前沿。
在和这些朋友的交谈中,我已能明确地感觉到自己与学术前沿的距离正在逐渐扩大,从而也相信这部书对于我这样的读者会是相当有价值的。
第三,这一部古代文明史,就编撰体例来看,是国别古代文明史的综合体。
看来各卷之间的内在联系不甚紧密。
不过,在这部书中虽然暂缺古代印度待补,可是已经加进了古代中国文明一卷。
应该说,加进中国一卷并非如某些国外世界史著作那样列中国以备数,而是有着自己的意义的。
列出中国,并非妄想编造什么中国文明中心说,而是确认中国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的应有地位。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如果我们真正想做世界古代文明史的研究,那么就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认识起点。
如果认为只有从月球的角度看世界才能避免偏颇,那么即使美国人与中国人到了月球上考察世界,他们仍然会秉持各自的视角与出发点的。
等到一旦月球移民多到了可以自成一个民族或国家,那么这个新的民族或国家又会以自己的独立身份参加地月世界的大集体,这时他们仍不是从世界以外看世界。
所以,我们必须依照某位阐释学家所说明的那样,承认认识“前见”
(prejudice,V)的存在不可避免性与必要性,重要的是同时必须对自己的这种“前见”
保持高度的自律精神,不使它超过其具体合理限度而已。
把中国古代文明列进这一部书,其目的不外,一则作为世界文明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补足;二则设立了一个我们从事比较研究的视角与出发点。
从这部书的撰述群体来说,据我所知,他们实际都是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比较研究训练与实践的。
在这部书的撰述过程中,他们实际上也是以长带幼、以师带生,在某种意义上从事了比较研究的实践。
比较研究是写出我们中国自己的世界古代文明史的必要前提。
所以,这部书的撰写,既能为进一步的世界古代文明史做一次必需的前期准备,又能进一步为培养这一方面的新生人才做好一定的储备,这些应该也是很有价值的。
写到这里,我仍然感到深深的惶恐。
因为,既未参加此书实际工作,又未阅读此书文稿,心里总不免发虚。
何况,我近年体力、脑力与视力均渐衰退,对许多想读的书、想写的文,均迟迟难以实现。
所以即使书稿全在眼前,那也不是我一时能够详细看得完、记得住的。
以如此情况来写这一篇序,如果它不算不及格,那就算够好的了。
凡是我说错了的,务请作者同仁与读者朋友不吝批评指正。
刘家和
2013年9月9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