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心理学家对爱情的定义包含了对亲密关系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从生理、态度、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如弗洛伊德认为爱情是由性引发的一种情感;鲁宾(Rubin)将爱情定义为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持有的一种态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尽管不同学者对爱情的定义不同,但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爱情的本质,即爱情是生理、审美、道德、社会交往、精神等多方面的融合。
爱情在本质上兼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不可否认生物属性在爱情中起着一定的基础与动力的作用,但人并不是完全受本能驱使,引导我们行为的更强大的力量是人的社会属性。
爱情是男女之间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一、爱情三因素理论
图10-1爱情三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R.J.Sternberg)于1988年提出了爱情的体验由3个部分组成:**、亲密和承诺。
**是爱情中来自外表吸引和性吸引并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带有强烈的情绪体验的驱动力。
亲密指两人感到亲近,相互契合、相互关联、相互归属的感觉。
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暴露和内心沟通。
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短期看就是要做出爱不爱一个人的决定,长期看是指维持爱情关系的承诺或担保、投入、忠心、义务感或责任心。
**是“热烈”
的,亲密是“温暖”
的,而承诺是“冷静”
的。
斯腾伯格根据**、亲密和承诺3大要素把爱情分为7种不同的类型。
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
在一起感觉很舒服,但是觉得缺少**,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
痴迷式爱情:只有**体验,没有亲密和承诺。
认为对方有强烈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对对方了解不多,也没有想过将来。
如初恋,虽然充满了**,却少了成熟与稳重,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爱情。
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
缺乏亲密和**,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
此类“爱情”
看上去丰满,却缺少必要的内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浪漫式爱情:有亲密关系和**体验,没有承诺。
这种“爱情”
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它将爱情理想化,强调形体美,追求肉体与心灵融合的境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