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假如,有人对你讲,“我是联合国的官员,我掌管着全世界所有人的口粮。
昨天我刚从纽约回来,明天我要飞往莫斯科,我到哪个国家,该国的总统都要陪同”
。
又如,你见一人衣衫褴褛,披头散发,满口胡言,满街乱跑。
这时,尽管你不是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判断,他们的言行是异常的。
其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假如,一个人终日郁郁寡欢,行动缓慢,与人交流困难,甚至连词语都想不起来,未开口,泪先流,表现出对生活的悲观失望,失去兴趣,觉得现实世界是灰色的;一个人彻夜不眠,时而开心大笑,时而载歌载舞,精神兴奋,话语量增多,说个不停。
这时,你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断定,这二人的行为已经偏离了正常。
其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一个人怕与他人目光接触,觉得自己长得很丑,为此而不敢见人;又如,一个人脸上长了许多青春痘,所以周围的人只要谈论青春痘,他就认为是讽刺他,为此常常与别人吵架。
你遇到这样的人,也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定他们的行为偏离了正常轨道。
其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有人认为班级的女生都喜欢他,于是常常在晚上给女同学打电话,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不愿挂电话,而女同学都深感厌恶,但碍于面子不好拒绝他。
这时同样可以依据生活经验做出判断,这个人不正常。
(二)心理学的区分
我国学者郭念锋教授把心理状态分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并以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提出鉴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3条原则。
一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例如,一个人能感知到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东西,那么说明他产生了幻觉。
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我们便说他产生了妄想。
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称为统一性标准。
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性,必然不能被周围的人理解。
二是,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3个部分,这3个部分协调一致是正常的,不一致则异常。
例如,一个人用低沉悲哀的语调来说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或对于一件痛苦的事情做出快乐的反映,这就说明他的心理过程的内部一致性出了问题,属于心理异常。
三是,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生活变故的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
若有人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做出与本人以往个性大相径庭的行为,则要考虑心理异常的可能。
比如,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突然变得开朗外向、热情活泼,如果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们发生改变的原因,则要考虑心理异常的可能。
(三)统计学的区分
判断一个人心理行为是否正常,一个普通方法就是将其行为与社会上大多数人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就可能是不正常。
这是一种数量化研究和描述,称为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呈现正态分布,大多数人处于中间,变态是少见行为,称为统计学偏移。
这是一种定量的方法,但是在实际中的作用确是有限的,原因很简单,如高智力者和运动健将在统计学中也是少见的,但是没有一位心理学家会认为他是异常的。
而只有那些正常人少见的行为,如幻觉、妄想和严重抑郁等,我们才认为这是一种异常。
[2]
图3-2韦克斯勒智力分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