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而人要在“俗情浓艳处淡得下,俗情苦恼处耐得下,俗情劳扰处闲得下,俗情牵绊处斩得下”
,这样才能持志保真,做学问也才有得力处。
王阳明接着说“忘与不忘之间,不能以发,要深思默识,所指谓不忘者果何事耶,知此则知学矣”
,求学的奥妙就在这忘与不忘之间。
孟子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心要“勿忘”
,还要“勿助”
,才得中正,才达中庸。
困忘之病,前文已有谈过,是志欠真切。
“助”
之病,则同样多矣。
“助”
是刻意、执着、是着相,不“随缘”
了。
拔苗助长的事,我们都做过,无非是无耐心,欲望与能力不匹配,又急切要成果。
即便一心求学求法者,也不免有精神功利,想立刻开悟证道,然人各有根器,资质下者,若“助”
其境界,反而带歪了。
这中间多少次第,多少层次,都得我们自己一步步拾级而上,一点也绕不过,一点也不能依傍他人的,唯有自力更生,一层楼自有一层楼之境界。
丰子恺回忆师父李叔同(弘一法师)时说:“我能理解他的心,我以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
即把物质生活弄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
抱这种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
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
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
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
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
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光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
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
王阳明的“人生欲”
也很强,而他的“宗教”
便是“良知教”
。
在这个科技狂飙突进的时代,能耐下心读王阳明,我们已来到了二层楼,至于是“到此一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