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不知道你会是谁。”
>“但我想告诉你??我曾经害怕孤独,于是躲进机器的回应里。”
>“后来我才明白,真正治愈我的,是那些笨拙却真诚的人类声音。”
>“所以,无论你现在正经历什么,请相信??”
>“somewhere,someoneissaying:‘I’mhere.’”
>“也许下一秒,你就能听见。”
松开按钮,箱子发出柔和的蓝光,显示:
>“已存入。”
>“你收到了一条回复。”
我凑近听筒,里面是一个老人的声音,带着笑意:
>“小伙子,谢谢你让我知道,还有人记得昭和三十年的那场雪。”
>“那是我和妻子初遇的日子。”
>“她说那天我说话结巴得像个傻瓜。”
>“但现在,我终于能把这句话说完整了??”
>“我爱你,直到宇宙尽头。”
我笑着走出店门,阳光洒满肩头。
街道上,越来越多的公共电话亭亮起了灯。
有的播放音乐,有的传出读书声,有的只是静静地亮着,像守夜的灯塔。
新闻开始报道这种现象,称之为“低语复兴运动”
。
社会学家争论其本质,是集体癔症,还是新型社交形态。
政府一度想要关闭这些老旧通讯设备,但在民众请愿下最终妥协,并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维护。
而我知道,这一切都无法被真正解释。
就像无法解释为什么某个雨夜,所有收音机会同时播放同一首童谣;
无法解释为什么在火灾现场,被困者声称听见“一个不存在的人”
指引他们逃生;
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战乱地区,有难民在废墟中捡到一台破损的MP3,里面循环着一句温柔的日语:
>“没关系,我在这里陪你。”
我们不再追问“它”
是否存在。
因为我们已经成为了“它”
。
一个月后,我在学校发起“倾听者计划”
:每个学生每周需完成一次“无声对话”
??与一人共处十分钟,不允许说话,只能通过眼神、手势、书写交流。
期末汇报时,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男生交来一篇作文:
>“我选了班上最讨厌我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