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靠近,植株便发出低频震动,仿佛在“说话”
。
阿娅立刻启程。
三小时后,她站在海拔三千二百米的山坡上,望着眼前那圈幽蓝的光晕。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脂香和雨水腐殖质的气息。
她打开便携式声波解析仪,将探头缓缓插入土壤。
数据流开始滚动??
>频率区间:8.3Hz-14.7Hz(接近人类θ脑波)
>情绪特征:悔恨(89%)、执念(76%)、未完成承诺(94%)
>时间戳匹配:1958年冬至前后
她的瞳孔微微收缩。
这个时间段……正是当年第一批支边教师遇难的日子。
据档案记载,一支由七人组成的教育小队在暴风雪中失联,遗体直到次年春天才被找到。
其中一人,名叫苏文澜,曾在日记里写道:“若我死于途中,请替我告诉学生们??我不是逃兵。”
阿娅蹲下身,指尖轻触一株发光的水晶兰。
刹那间,设备耳机里传来断续的声音:
>“……孩子们……课本我还背着……雪太大了……走不动了……你们能听见吗?我想再唱一遍《茉莉花》……那是最后一节课教的歌……”
她的喉咙猛地一紧。
这不是模拟合成音,也不是AI重建语音??这是真实的人声残影,被某种机制完整封存了六十余年,如今因环境共振再度释放。
她立即启动现场直播加密通道,同步接入“回音计划”
中央数据库。
AI迅速比对历史资料,确认音频来源为苏文澜随身携带的铜壳怀表内部微型录音装置??一种上世纪五十年代试用的军用应急设备,理论上只能保存三分钟音频。
可这段录音长达十七分钟,且音质清晰得不可思议。
“不合理。”
技术员在远程会议中皱眉,“那种设备根本不可能录这么久,更别说保存至今。”
阿娅却摇头:“也许不是设备的问题。
也许……是记忆本身在延续。”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静观角定制录音笔,在距离水晶兰三米处低声说道:
“苏老师,我是阿娅。
现在是2025年春天。
您当年教过的学生里,有两位后来成了县里的语文特级教师。
他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去您墓前朗诵课文。
还有个女孩,叫卓玛,她说您教会她第一个汉字是‘光’。
她现在是一名乡村医生,每天翻山出诊,她说那是您给她的火种。”
话音落下,整片水晶兰忽然齐刷刷亮起,蓝光如潮水般波动扩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