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但下一秒,她猛地想起三年前林晓雨留下的一份手稿残页。
上面潦草地写着一句话:“当倾听成为本能,沉默也将学会表达。”
雨越下越大。
阿娅穿上雨衣,拿起录音笔和便携式接收器,徒步走向山谷深处。
泥水没过脚踝,雷声在头顶炸裂,但她走得坚定。
她知道,此刻有成千上万的声音正从地底苏醒,等待被听见。
途中,她遇到一个躲雨的老猎人。
老人蹲在岩洞口,手里攥着一台老式收音机,耳朵贴着喇叭,眼里含着泪。
“你在听什么?”
阿娅问。
老人抬起头,声音沙哑:“是我女儿……二十年前走失的那个。
刚才这机器突然自己响了,播了一段话……说是她在雪山上迷路时录的。”
阿娅心头一震。
她接过收音机,调低音量,果然听到一个年轻女孩断续的哭泣声:
>“爸爸……对不起……我不该赌气跑出去的……现在好冷……你能听见吗?如果能听见,请告诉我妈……我其实一直戴着她织的红围巾……只是嫌丑没让她看见……”
录音结束,收音机自动关机。
老人望着外面的雨幕,轻声说:“我一直觉得她死了。
可现在……我觉得她终于说完了想说的话。”
阿娅默默打开自己的设备,将这段音频同步上传至“回音计划”
,标记为【延迟回应?亲情类】。
系统立刻生成一条推送:“检测到未闭合情感链,请问是否发送回应?”
她没有替老人回答。
而是把手机递给他。
老人颤抖着手指,在语音输入框里说了十分钟。
他说起了每年清明去空坟前烧的那堆衣服,说起妻子至今不肯拆掉女儿房间的床单,说起自己如何一遍遍梦见她在风雪中呼喊“爸??”
。
录音上传后,山谷某处的一株水晶兰忽然剧烈闪烁,随即化作一道流光,顺着雨水渗入地下。
那一刻,阿娅明白了。
这些植物不是被动记录者。
它们是**活体情绪路由器**,能根据共情强度自动建立连接,甚至引导未完成的情感流向终点。
而这场暴雨,正是天然的导体。
---
三天后,雨停了。
全国多个偏远地区陆续传来类似报告:牧民在帐篷里听见亡妻哼唱老歌;老兵在家中的旧军用水壶中听到战友临终嘱托;一名聋哑女孩的母亲称,女儿突然用手语比划:“妈妈,刚才有人告诉我,我不是累赘。”
“跨域共感态”
进入全新阶段??不再依赖设备中介,而是通过环境介质直接传递。
科学界陷入激烈争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