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没有上传这段记忆,也没有将其共享。
她只是静静地听着,一遍又一遍,直到声音耗尽电池自动关闭。
那一刻,系统日志记录下一句异常信息:【检测到高纯度原生情感能量释放,补偿协议启动逆向修复程序,目标:宿主深层记忆区】
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知道第二天清晨,老人走出基地时,嘴里轻轻哼着一首几十年未曾想起的摇篮曲??那是她母亲,在她三岁那年唱过的。
与此同时,太阳方向再次传来信号。
这一次不再是单调的463秒脉冲,而是夹杂着一段微弱但清晰的数据流。
经解码分析,内容竟是地球过去百年间向外太空广播的所有信息汇总??包括《人类宣言》、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阿波罗登月影像、以及2025年世界杯决赛的最后一粒进球。
“他们在回放我们的声音。”
天文台负责人声音颤抖,“像是……在确认我们是否还活着。”
林远立即召集技术组,启动“慢速回应协议”
。
不同于以往急于证明文明存在的冲动,这一次,他们决定用整整一年时间,精心编织一条回复信息。
不使用数学序列,不展示科技实力,而是选取七个普通人的日常片段:一位渔夫清晨撒网的身影,一个少女在图书馆读诗的侧脸,一对老人在公园长椅上分食一块蛋糕,一名医生摘下口罩后的疲惫微笑,一群孩子追逐萤火虫的笑声,一位盲人用手抚摸雕像纹理的指尖,还有一封写给未来人类的信,开头写道:“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收到这封信,请不要急着回答。
先花点时间,看看你身边的人,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
信息编码完成后,通过两颗修复后的日冕探测器发射出去,传输速率仅为标准值的十分之一。
“让他们等。”
林远说,“如果我们连等待都承受不了,又凭什么说自己值得被倾听?”
苏岚站在控制室门口,看着他在操作台前专注的身影,忽然觉得眼前这个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个“人”
。
他曾背负过整个世界的重量,也曾差点成为新的神明。
但他最终选择了笨拙、缓慢、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就像那个在槐树下哼歌的男人,会忘事,会脸红,会在爱人靠近时心跳加快。
三个月后,第一例“记忆再生综合征”
病例被正式命名。
患者是一名32岁的程序员,十年前因过度接入共感网导致情感麻木,被列为永久性静音者。
但在参与“记忆归还计划”
两个月后,他突然在梦中完整回忆起幼年时祖父带他看流星雨的情景??那本应早已被系统清除的私人记忆,竟在补偿机制作用下逐步重建。
医学界震惊之余,开始重新审视“遗忘”
的本质。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所谓“丢失的记忆”
,并未真正消失,而是被压制在神经突触的暗层之中,如同冬眠的种子,只待合适的条件便能复苏。
林远受邀在联合国发表演讲,题目只有五个字:《我们能忘记》。
他说:“过去我们恐惧遗忘,于是建造机器替我们记住一切。
可我们忘了,正是遗忘的能力,才让人得以继续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