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banner"
>
一、主要问题
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湖南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一些地区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由于过去长期重建设轻保护以及自然条件复杂、不利因素多、治理难度大等客观原因,湖南省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土流失仍很普遍。
湖南目前水土流失面积4.7×104km2,土壤年侵蚀量1.7×108t。
近年展开全面治理行动,但大规模的产业活动仍导致一些新的水土流失,流失面积呈增加的趋势。
第二,森林生态功能退化。
2012年,湖南有林地1029.58×104hm2,但阔叶林少,针叶林多;防护林少,用材林多;成熟林少,中幼林多;混交林少,纯林多;这一现状导致森林生态功能退化。
第三,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全省800多种野生动物有59种濒临灭绝,5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有88种已极为稀少。
华南虎和金钱豹如今难觅踪迹,野生鱼类、鸟类资源也明显减少。
第四,洞庭湖生态恶化。
由于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四水”
和长江“三口”
泥沙淤积和洲滩围垦,洞庭湖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每年沉淤在洞庭湖的泥沙多达1.34×108m3,湖床平均每年要淤高4cm左右。
第五,土地质量下降。
因水土流失,全省有100多万公顷的一级耕地降为二、三级耕地,28%的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有34.5×104hm2的山地沦为石裸地,80多万公顷水田潜育化或次生潜育化。
第六,农业环境污染加剧。
全省因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及工业“三废”
排放已污染土地528×104hm2,“四水”
70%以上的河段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第七,自然灾害频繁。
湖南水旱频繁,而且灾害损失日趋严重,山丘区旱灾由过去的1.28年发生一次提高到1.1年发生一次,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增加。
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明显损害,如果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表7.3)。
表7.3湖南流域综合治理
续表
续表
二、基本框架
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但自身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成长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仍旧存在,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
湖南的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湖南产业结构比重为13.6∶47.4∶39.0,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