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一版本经过了最严谨的考证和研究,但是为了贯彻净版的意图,很多不是特别确切的记号一概没有保留,而且,一个演奏家会过于依赖学术研究的成果吗?
“不幸的是这方面的资料确实很少,像莫扎特或者贝多芬的原始手稿都可以在维也纳国立图书馆等地找到。
但是巴赫的原始手稿很多已经遗失了,我用的这个版本也并非原始版本,真的很遗憾。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根据现有的这个版本去揣测原始版本。
我也尝试去读巴赫的传记,试着去了解他的生平,解读他创作这些音乐的同时代发生的事……总会有一些信息在乐曲中有所体现。”
她特别强调读谱的工作:“我强调读谱的重要性,是因为我在这首协奏曲中扮演的是领奏的角色,每次读谱都会从中发现新的细节。”
有趣且令人惊异的是,穆特以处理巴赫的方式接受我的轮番提问“轰炸”
,多线索并进地优雅谈吐着,一边好奇地看着窗外的景致,一边精确地、从容不迫地回答着问题。
索菲协奏曲
穆特的新专辑中的另一部重头戏便是古拜杜丽娜的《即时》(Intempuspraesens)。
俄罗斯作曲家索菲亚·古拜杜丽娜1931年出生于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克里斯托波尔,1992年移居德国。
2007年2月荣获德国汉堡久负盛名的巴赫奖。
她的音乐在许多方面受到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启发。
因此穆特在新专辑中很自然地把古拜杜丽娜最新的小提琴协奏曲与两首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一并灌录。
“我拿到曲子的时候是在2006年12月,首演在2007年8月。
刚拿到曲谱的时候非常紧张,因为我当时正在巡演,怕没有足够时间练习。
一开始,我拿到的只有小提琴部分,所以没有立刻开始练习。
因为没有全谱,我不知道要怎么和乐队连接和呼应……直到次年5月,我拿到了总谱。
6月的时候拿到了钢琴版的,才着手练习。
我立即爱上了这部作品,第一个小提琴的独奏段带给人非常寂寞悠远的感觉,之后又是非常富于色彩和情感的段落。
同时在织体上也很特殊,古拜杜丽娜没有用其他小提琴声部铺陈,但是使用了很多铜管,尤其是瓦格纳大号,带来了很多德意志式的戏剧张力。”
关于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名字,还有个小插曲。
古拜杜丽娜的名索菲亚(Sofia)与穆特名中的索菲(Sophie)语出同源。
这两个名字的相似之处激发了古拜杜丽娜的灵感,她曾经说:“在整个这段时间里,索菲亚这个智慧女神的形象始终伴随着我的思绪。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我们拥有同样的名字——这正是我们此次合作的基础。”
在古拜杜丽娜看来,索菲亚代表了智慧和崇高的信仰。
穆特与古拜杜丽娜因这一名字产生了共鸣。
“古拜杜丽娜一开始想把这首曲子命名为‘安娜-索菲小提琴协奏曲’,但是普列文(指挥和作曲家,穆特的前夫)已经用过这一曲名了,当时普列文就有点儿嫉妒地说,不行,这个名字只能我们用。
所以改成了现在的曲名。
不过我和古拜杜丽娜女士还是在彼此的名字上找到了共同点,这是我们彼此激发想象力的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