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将金钱作为首选价值观,从根本上讲这并没有错。
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现在拥有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阅历还不足以使其一走上社会就获得大量金钱回报。
怀有一夜暴富的心理是不对的,更是危险的,容易使大学生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甚至误入歧途。
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更应理性地降低对金钱的期望值,把眼光放远一些,尽可能地将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作为毕业求职时的首选价值观。
(2)职业价值观与个人兴趣、特长的关系。
职业价值观、个人兴趣和特长是人们在择业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在确定价值观时,个体一定要考虑它是否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相适应。
据调查,如果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有80%的人难以在他选择的职业上成功;而如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则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潜能、获得职业发展的原动力。
此外,选择一项自己擅长的工作也往往会事半功倍。
(3)职业价值观构成要素的取舍与排序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
,然而在职业选择中,人们却不能理性对待这一问题。
既然是选择,就可能会付出代价,只有舍,才能得。
所以,个人要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排序,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次重要的方面,并提醒自己不可能什么都得到,否则就会患得患失,终其一生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谈不上职业生涯的成功和对社会的贡献了。
(4)职业价值观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人只有在工作中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5)淡泊名利与追逐名利的关系。
一个人有了名利才有资格去谈“淡泊”
,没有名利说“淡泊”
那是“酸葡萄”
心理。
名利是人的欲望使然,欲望可以使人成就大的事业,也可使人自我毁灭。
以合理、合法、公正、公平的方式追名逐利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益,但它需要一定的“度”
:该知足时则知足,该进取时则进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有职业期望,而且职业期望随着其成长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长大以后职业期望将向就业动机转变并逐渐趋向稳定。
上大学前,学生们“口中”
的就业目标主要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动机具有明显的受暗示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未来我想成为科学家”
“我要当富翁”
“我要当警察”
……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意识成熟,就业动机明确,能够评价和选择自己将从事的职业,比如,“我想当公务员”
“我希望留校当老师”
“我要自主创业”
……
就业动机影响着职业选择。
一般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动机包括三类。
(1)谋生型。
在当今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劳动依然是人的谋生手段,通过从事某种职业而获得维持生活的经济收入,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就业动机。
此类型就业动机使大学生树立自食其力的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