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袁崇焕列传
banner"
>
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广州府东莞县(今广东省东莞市)人。
明末著名抗清将领。
明朝最后一位抗清名将
袁崇焕三十六岁考中进士,在福建的一个县当县令。
但他自命不凡,喜欢与人谈论兵法,经常与退役老兵讨论边塞军事,尽可能了解边塞情况,自认为有能力镇守边关。
从明神宗晚年起,地处明朝北方的女真族开始崛起,建立了后金政权(后来改称大清),往东不断进攻明朝的属国朝鲜,往西联络明朝的死敌蒙古,往南逐步蚕食辽东地区(今辽宁省大部),得以控制战略要地山海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而山海关的南边,就是明朝首都北京(今北京市)。
1622年,袁崇焕到兵部任职。
不久,后金军队攻陷广宁卫(今辽宁省北镇市),直接威胁山海关,明廷上下一片惊恐,商议派人镇守山海关。
袁崇焕听说此事,单独前往关外查看地形,回来之后主动上表朝廷说:“给我充足的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守住山海关。”
这番表态,让畏金如虎的众臣松了一口气,纷纷夸赞袁崇焕,皇帝也很欣慰,不仅给他升官,还拨给二十万帑(tǎng)金,让他招募军队。
袁崇焕走马上任,驻守山海关。
袁崇焕十分尽职尽责,每次接到命令,立刻尽全力完成。
有一次,上峰派他出关安顿辽东的失业百姓,命令下达之际,正是夜色暗涌之时,袁崇焕不顾被虎豹袭击的危险,毅然穿过荆棘丛,凌晨时分赶到城中,让将士们钦佩不已。
袁崇焕认为,山海关太靠近京城,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应该将防线往北推进,主张经营宁远卫(今辽宁省兴城市)。
众人都反对这个建议,唯有大学士孙承宗支持他。
于是,袁崇焕带领将士和难民在宁远卫筑城,宁远卫因此成为关外重镇,百姓安居乐业、商业兴旺发达。
此外,袁崇焕继续往北拓展,一边收复失地,一边筑城固守,宁远卫更加巩固。
两年后,孙承宗被罢免,后金听说了消息,立即出兵进攻宁远卫。
接替孙承宗的官员断定关外守不住,直接下令撤退。
袁崇焕坚决反对,说:“已经收复的疆土,怎么能轻易放弃呢?牵一发而动全身,放弃这些地方,宁远卫迟早也会失守!
派遣良将守卫,是可以守住的。”
眼看宁远卫即将沦陷,袁崇焕写下血书,与众将士立下盟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袁崇焕一面坚守壁垒,清除郊野的粮食房舍;一面派人盘查奸细、守护粮草,保证后勤;还传令给后方守将,若有逃兵一律斩杀。
金军前来劝降,袁崇焕指挥将士用西洋大炮猛轰,金军溃不成军,依然坚持攻城两天,结果损失惨重,落荒而逃。
这便是“宁远大捷”
。
两年后,袁崇焕再次大败金军,又取得“宁锦大捷”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