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面对汹涌的造反浪潮,庄烈帝屡屡派遣大臣镇压,因为急于求成,用人存疑,常常一个政策刚刚实施,尚未取得成效,或者刚刚取得成效,便因求全责备而换人。
他先后任用杨鹤、洪承畴、熊文灿,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杨嗣昌、熊文灿,复用杨嗣昌。
主事大臣在招安、剿灭两策上频繁更迭,流寇领导人也看出了朝廷的处置失当,于是时而投降,时而继续造反,实力越来越强。
与此同时,清军不断骚扰入侵,明军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军费不断增长,朝廷被迫向百姓征收对付清军的“辽饷”
,对付流寇的“剿饷”
,训练部队的“练饷”
,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促使农民大量加入起义军。
庄烈帝知道不能两面作战,便有心与清军议和。
这时,兵部尚书陈新甲暗中请求与清军秘密和谈,庄烈帝表示赞同。
谈判进展顺利,但由于陈新甲的粗心,此事被泄露,大臣们集体抗议。
庄烈帝敌不过群臣的压力,只好说:“陈新甲使我的七位亲王遇害受侮辱,不比敌兵打到城下更严重吗?”
于是下令杀了陈新甲。
清军受到欺骗,议和失败,双方战争愈演愈烈,北边进一步陷入危险之中。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逼近京城。
有人建议放弃北京,迁都再图新策。
庄烈帝认为国君死社稷,没有采纳,逃到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
庄烈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但性格多疑、刚愎(bì)自用,对官员不信任,喜欢将责任推给大臣,优柔寡断导致贻误时机,败亡几乎是注定的。
但因为他誓死殉国,也获得了广泛的同情。
【原文】李建泰疏请南迁。
……召廷臣于平台,示建泰疏,曰:“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
李邦华等复请太子抚军南京,不听……征诸镇兵入援……命偕内臣杜之秩守居庸关。
李自成至宣府……杜之秩降于自成,贼遂入关。
——摘自《明史?卷二十三》
【译文】李建泰上奏请求南迁。
……庄烈帝在朝堂上召见大臣,出示李建泰的奏疏,说:“国君为社稷而死,朕还能去哪里呢?”
李邦华等人两次请求庄烈帝派太子去南京(今南京市)慰问军队,庄烈帝不听。
……庄烈帝征调各镇军队入京增援,……命令他们一起与宦官杜之秩镇守居庸关。
李自成到达宣府镇,……杜之秩向李自成投降,反贼于是进入居庸关。
词语积累
社稷:社,土神;稷,谷神。
借指国家。
南迁:迁都南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