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楚庄王认为有道理,按照他的话实施。
半年后,上行下效,楚国百姓都将马车造高了。
孙叔敖曾经三次担任国相,使得楚国独霸南方,进入全盛期,楚庄王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但孙叔敖从不沾沾自喜,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展经济,注重民生,成为楚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之一。
公元前593年,孙叔敖积劳成疾去世,百姓纷纷建立祠堂纪念他。
司马迁写作《循吏列传》,将孙叔敖列为第一。
宽猛相济的子产
子产(?—公元前522年),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子产是郑穆公的孙子,少年聪慧,性格刚直,成年后因为能力出众,担任卿,参与国事,后来担任国相。
郑国在春秋初期是中原强国,由于公卿擅权,相互攻伐,极大损耗了元气,逐渐衰落。
此后,晋、楚两国又在中原地区争霸,郑国地处两国交锋的中心地带,时而亲楚,时而亲晋,处境尤其艰难。
子产执政之初,坚持“从晋和楚”
的外交方针。
当时,晋国国相范宣子向郑国征收很重的贡品,郑国百姓深受其苦。
子产给范宣子写信说:“你治理晋国,四邻没有听说过你的德政,反而大量征收财帛,我对此非常疑惑。
诸侯的财货聚集在晋国,诸侯们就会离心。
如果你依赖这些财货,晋国百姓就会离心。
诸侯离心,则晋国的霸业衰弱,百姓离心,则你的事业败亡,为什么还执迷不悟呢?不如用宽恕的心胸来博取美名!”
范宣子觉得有道理,减轻了贡礼。
稳定外部后,子产开始改革内政。
此前,郑国的政权由七家公室把持,称为“七穆”
,国君被架空。
子产家族也是“七穆”
之一,但他摒除个人好恶,以礼为准绳,调和矛盾,限制特权,使国内局势趋于稳定。
春秋末期,井田制逐渐被破坏,土地不均。
子产积极推行井田改革,限制贵族无限占田,将多余的田地分给百姓,扩大了征税的范围。
几年后,子产率先铸刑书,就是将法律条文铸造在象征王权的鼎上,公之于众,人人都能观看。
这一举措开创了我国成文法的先河。
经过子产多年的努力,郑国出现了中兴局面。
公元前522年,子产病重,临终前叮嘱继任者为政要宽猛相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