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十二章结发夫妻爱不移
banner"
>
都说结发夫妻的情意是人间至深至重的一种。
人若有前世今生,那必定要花去几生几世的酝酿铺叙,方能休得一世同床共枕眠,结发为夫妻。
这样的情意怎能不深、不重、不牵挂、不纠缠。
古时人们十分重视礼仪。
男子二十弱冠之礼,女子十五即笄之礼,婚嫁之夕男女左右共髻束发之礼,都是十分重要的仪式。
旧时女子订婚后便要将发绾成髻,待婚夜由新郎解下。
《仪礼·土昏礼》载:"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
"即是此意。
是为结发夫妻之始。
结发仪式亦有衍变。
宋人孟元老于《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
讲的即是夫妻婚夜结发以誓同心。
所谓"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
虽是仪式,透着情长。
结发之义重,非两三言能诉。
它不仅是古人的婚俗,更是夫妻信义,彼此忠贞的象征。
在古诗词当中,结发也成为一种代替夫妻深重情意的意象,表达得简洁、更有力量。
那一句承转千世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几度柔断人肝肠。
清辞温良,情词厚暖。
总被人反复地提及。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这是西汉名将苏武的《留别妻》诗的首两句。
苏武本是汉武帝时中郎将。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之后,匈奴撤退到大沙漠以北,与汉和好。
但这安宁是表面,双方未交战的几年当中,匈奴一再请求议和,于是汉朝派出使者回放,却常常一去无归,被匈奴扣留。
汉朝亦将部分匈奴使者扣留。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再次提出议和,并释放汉朝被扣留使者以表诚意。
于是,汉武帝再次派出议和使者,率使团出使匈奴。
此人即是中郎将苏武。
临行前,苏武作诗与妻道别,写下一首《留别妻》,感动千世后人。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