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
banner"
>
“印度”
一词来源于印度河。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是第一个把印度河及其以东的地区称为印度的人。
其后,西方人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
我国汉代把它称为“身毒”
或“天竺”
,至唐代,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才将其称为印度。
古代印度实际上是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和不丹等国家在内的南亚广大地区。
古代印度史也就是南亚地区各国古代的历史。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倚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是一个高山和海洋环绕的大陆。
就地理形势而言,印度全境分为北、中、南3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岳地带,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温迪亚山以南是德干高原。
通常人们把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区称为北印度,这里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和历史的主要舞台。
南部德干高原雨量充沛,气候良好,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但不宜农耕,而且交通非常不便。
印度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发展极不平衡。
北部印度除了恒河、印度河以外,还有东北部的发源于中国西藏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其上游是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德干高原以南有几条较小的河流:纳巴达河、马哈纳底河、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以及柯弗里河等。
南部的几条河比北部的3条河要短得多。
古代印度北部由于有喜马拉雅山脉的缘故,因此和外界的交往不多,只有西北部有几个山口可以和外界交往,如兴都库什山脉上的开伯尔山口和古马勒山口、基尔塔尔山脉上的波伦山口等。
这些山口既是印度和外界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通道,也是古代历史上一些民族入侵印度的通道。
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至德干高原之间,是平原地区。
但这片平原地区在生态方面却很不相同,这与其降雨量有关。
西部的印度河流域雨水稀少,每年的降雨量只有250~370毫米;恒河和亚穆纳河之间的地区有600~1250毫米;恒河中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降雨量达到1250~2500毫米之多。
但印度河流域的水量却不少,因为这个地区除了降雨之外,还有其他水源,那就是雪山融化的水注入。
印度河流域和部分恒河—亚穆纳河流域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干旱气候,这个地区农作物以小麦、大麦和棉花为主。
恒河中下游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和印度河流域几乎完全不同。
这里的气候潮湿多雨,属热带气候。
这里的农作物是稻谷。
其动物也和印度河流域不同,有老虎,而没有狮子、骆驼。
不过,这一带的文明比印度河流域出现得晚。
德干高原及其以南的印度半岛地区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因而文明发展较晚。
古代印度的资源非常丰富,例如用作建筑材料和燃料的森林资源。
在哈拉巴文明时期建筑用的砖是用木材烧制的,后来著名的华氏城是用木材建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