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一曲旧俄国的挽歌穆索尔斯基的五幕歌剧霍万兴那(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歌剧《霍万兴那》是一部反映17世纪末的俄国在发生重大历史变革之前社会缩影的舞台佳作。

作为一部政治历史剧,其主题表现了在复杂的对王位继承权的明争暗斗的大背景下,在年幼的沙皇彼得一世统治初期,俄国国内主张变革与反对变革两大阵营之间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在彼得一世成年后实行西方化改革之前,“旧俄国”

逐渐消亡的过程。

两大阵营在剧中具体表现为三派势力,即射击军、旧礼仪派和沙皇的代理人,各派的代表人物分别为:策划叛乱、手握军权的射击军新任指挥官霍万斯基亲王,主张分裂东正教的旧礼仪派领袖多西费,代表沙皇利益的权贵沙克洛维蒂。

前两派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沙皇彼得一世,但最后失败,参与叛乱的射击军要么被处死要么被流放,旧礼仪派教徒则集体自杀。

歌剧的悲剧性结尾就以旧礼仪派众教徒的集体自焚,象征俄国历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最终结局。

像先前的《鲍里斯·戈杜诺夫》一样,《霍万兴那》被认为是穆索尔斯基的另一部歌剧杰作(虽然不如前者那么出名)。

作为为数不多的经受住了时间检验的俄罗斯民族歌剧之一,《霍万兴那》成功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作曲家选择了俄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著名的事件作为歌剧题材,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描写,折射出旧俄国一段多灾多难的历史。

其次是作曲家克服了情节展开推进上的难点,表现出驾驭歌剧的高超技巧。

在《霍万兴那》中,穆索尔斯基把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历史人物放在了国家和俄罗斯民族的大背景上去加以刻画,使剧中的几个主要角色分别具有各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霍万兴那》的音乐以俄罗斯民族的传统旋律为根基。

第一幕之前著名的前奏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在浓郁的俄罗斯情调中,表现了俄罗斯美丽迷人的自然风情,体现出极为出色的音乐描绘能力;这首前奏曲也经常作为俄罗斯管弦乐名曲,单独进行演奏。

在这部歌剧里,这段前奏曲旋律后来又再次用到了第三幕沙克洛维蒂的著名咏叹调“啊,母亲般的俄罗斯”

上。

可以拿来作为对比的是第四幕的“波斯女奴之舞”

,音乐旋律表现出一种浓郁的异国情调与色彩。

穆索尔斯基在歌剧中的不少地方还采用了俄罗斯传统的民歌、民谣,进一步展现了俄罗斯民族歌剧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如第三幕玛尔法的咏叹调“年轻可爱的姑娘在徘徊”

,第四幕一开始农家姑娘们唱的合唱“在草原小溪边黎明来到”

等。

在对声乐部分的处理上,作曲家大胆地将咏叹调与宣叙调合二为一;并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效地运用合唱表现不同人群的不同特征,营造出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如第一幕射击军士兵们赞美他们的新任指挥官霍万斯基亲王的著名大合唱“天鹅颂”

与第五幕旧礼仪派众教徒自焚殉教时的大合唱“圣火使我们纯洁”

,旋律与风格个性鲜明。

在穆索尔斯基于1881年去世后不久,同穆索尔斯基一样被称作“五人强力集团”

成员之一的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就开始着手续写已故好友这部遗作中尚未完成的部分(即第五幕),同时对钢琴总谱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加以管弦乐配器,加上大量的删减,让《霍万兴那》的舞台演出脚本成为一部事实上的半“再创作”

这个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版的《霍万兴那》于1886年2月21日在圣彼得堡的科诺诺夫剧院进行了首次演出,这也是穆索尔斯基这部遗作第一次被搬上歌剧舞台。

1913年,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和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应俄国著名艺术活动家佳吉列夫的请求,对穆索尔斯基的总谱又做了改编,但当时著名的俄国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拒绝演唱其他人的改编版,结果,斯特拉文斯基和拉威尔只留下了一个风格古怪的纯器乐的改编本。

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1959年又根据穆索尔斯基总谱的声乐部分重新做了修订,这一版本于1960年11月25日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基洛夫剧院首演,并一直沿用至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您的无限生存游戏已开启逍遥初唐被抛弃的首领受气包她不干了[快穿]从选秀冠军到全球巨星绝品神医都市游回到三国战五胡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鬼王的前半生流放前我已经富可敌国了开局就是死亡回归长公主病入膏肓后重生香江的导演卖油娘与豆腐郎武侠BOSS之路亚索的英雄联盟重生09做男神我老婆是传奇天后突然成仙了怎么办全球进化:我有属性面板拉仇恨从斗罗开始斗罗之神级选择系统诸天大航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