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从卡瓦利的狄多到普赛尔的狄多与埃涅阿斯(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幕狄多临死前所唱的著名咏叹调“当我长眠于地下”

(WhenIamlaidih)被后人称之为“狄多悲歌”

(Dido’sLament),其最后一句是狄多对妹妹说“记住我,但忘掉我的命运”

这首歌采用了“恰空”

舞曲的曲式,曲调忧伤感人,深切表达了绝望中的狄多在自杀前的悲愤心情。

据说在英国每年一度的休战日上,人们都要在伦敦世界大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前演奏这首改编成器乐曲的“狄多悲歌”

,以寄托哀思。

普赛尔在这部歌剧中大量采用了舞蹈音乐,在不同的场景中渲染气氛,制造效果。

如第一幕之后的“凯旋舞”

,第二幕第一景之后的“复仇精灵们的回声舞”

,第二景之前和当中的两段“利都奈罗”

,第三幕开始时表现水手的“前奏曲”

,稍后的“水手舞曲”

和“女巫的舞曲”

,这些表现情景的舞曲首首个性突出,表情生动,节奏鲜明,旋律动听,充分展现了普赛尔非凡的音乐创造力。

这部歌剧不同的录音版本在舞曲的取舍选择上也不尽一致,例如古乐新锐法国女指挥家阿依姆的版本(Virgin5456042)综合了各种演出脚本,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舞曲外,还在相关场景增加了“吉他恰空”

等3首风格鲜明的舞曲,很有特色。

合唱在这个总共不足一个小时的三幕小型歌剧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多达十余首。

终场结束时,普赛尔没有像卡瓦利一样采用纯器乐的“终曲”

,而是使用了合唱作为结束曲,这首合唱(“落下的羽翼”

)也成了狄多的挽歌。

从17世纪后期开始,巴洛克歌剧,无论是法国的还是意大利的,都逐渐采用合唱作为结束曲,表明“合唱”

在歌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说《狄多与埃涅阿斯》也曾有过一个“开场白”

,但也许是丢失了,现在的演出都没有“开场白”

西方歌剧表现狄多与埃涅阿斯这个故事的,除了17世纪的这两部歌剧之外,还有海顿在18世纪后期所写的他最后一部歌剧《狄多》(Dido,1778)。

到了19世纪中叶,柏辽兹更是根据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自编脚本,花了三年的时间,创作出需要两天才能演完的大歌剧《特洛伊人》(LesTroyens,1856—1858)。

后来因为过于庞大,又分成了《特洛伊的陷落》(LaPrisedeTroie)和《特洛伊人在迦太基》(LesTre)两部,前一部歌剧的内容讲的是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后一部歌剧的内容讲的是狄多与埃涅阿斯的悲剧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传说的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掌珠令斗破之元素封神被抛弃的首领领到分配的顶流老公后热搜爆了一拳歼星从长生苟到飞升彪悍农女路子野在霍格沃茨淡定地喝红茶古代养娃日常封神之逍遥不二仙神话三国领主开局签到送封号斗罗穿越诸天,开局救下司理理全金属王座一出场就无敌的主角诸天演道炮灰女的另类修仙隐婚成神从种田开始从斗罗世界开始签到只要我死遁够快师兄他会读心我要做球王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