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三个人物的肖像——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
banner"
>
19世纪匈牙利著名钢琴家兼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不但是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极富天才创造性的作曲大师。
在推行音乐艺术的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上,李斯特绝对是一员主将,对整个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及后继流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方面,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上,李斯特卓越绝伦的钢琴演奏技艺有助于他在作曲上极大地扩展钢琴作品的技巧性,最大限度地发挥钢琴这种乐器的所有潜能,例如大胆运用非正统的和声,赋予了钢琴音乐一种前所未有的富丽堂皇的管弦乐效果,令同时代的所有作曲家都难以望其项背。
另一方面,在管弦音乐的创作上,李斯特也卓有建树。
他开创性地运用交响诗的形式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如两首交响曲和12首交响诗等;特别是运用“主题变形”
的原则,以一到两个不同形式的音乐主题,作为整部管弦乐作品的基调,从而直接导致衍生出后来的瓦格纳歌剧中的“主导动机”
体系。
李斯特所有最重要的管弦乐作品几乎都是在为期十年的“魏玛时期”
创作的。
自1843年起,李斯特开始担任魏玛宫廷的音乐总监,在那里指挥音乐会。
1847年2月,李斯特在俄国基辅认识了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两人在波兰庄园度过了一段时间,公主说服了李斯特放弃演奏专心作曲。
1848年,李斯特决定在魏玛定居。
维特根斯坦公主欲与丈夫离婚未果,只身来到魏玛与李斯特同居。
放弃了演奏生涯的李斯特从此进入了他创作生涯中最为辉煌而多产的时期,从1848年到1859年这段大约十年的时间里,李斯特写下了包括《普罗米修斯》、《奥尔菲斯》、《前奏曲》、《马捷帕》等12首交响诗,《浮士德》和《但丁(神曲)》两首交响曲,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与乐队的《死之舞》等重要的管弦乐作品和B小调钢琴奏鸣曲,以及《超级练习曲》、《帕格尼尼练习曲》、《旅游岁月》前两卷等钢琴作品的修订本。
献给柏辽兹
李斯特曾经说,他在1848年至1859年“魏玛时期”
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个伟大的思想,即通过与诗歌的更为紧密的联系来改变音乐的思想,这一发展更加自由,并更加符合时代的精神”
。
李斯特于1854年创作的《浮士德交响曲》(1857年又在末乐章加入了男声合唱和男高音独唱)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就浮士德这个在欧洲流传了几百年的传奇故事来说,先是文学,随后是音乐,不断有人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和塑造,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创作者个人的主观倾向性。
在文学这方面,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歌德所写的著名诗剧《浮士德》(Faust)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音乐方面,在整个19世纪内,除了李斯特,以浮士德为题材创作音乐作品的其他欧洲作曲家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名字,例如,法国作曲家古诺(CharlesFranod,1818—1893)就根据歌德的这部诗剧的第一部创作了同名歌剧《浮士德》,德国作曲家施波尔(LudwigSpohr,1784—1859)也创作过一部同名歌剧(虽然不是根据歌德的诗剧),意大利作曲家博伊托(ArrigoBoito,1842—1918)则以歌德的《浮士德》中另一角色(魔鬼)为名创作了歌剧《梅菲斯托费勒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在1839—1840年间写过一首以《浮士德》为标题的音乐会序曲(本来是想写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舒曼也根据歌德的《浮士德》写过一首包含有序曲、独唱、合唱和乐队的由6个场景组成的名为《浮士德中的场景》的世俗清唱剧,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带有独唱与合唱的第八“千人交响曲”
的后半段也加入了浮士德的内容,就连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第一首获得成功的艺术歌曲《纺车旁的格丽卿》的歌词也是源于歌德的《浮士德》。
至于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直接对他产生影响并催生出这部交响曲的是他的法国同僚、大名鼎鼎的柏辽兹。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HectorLouisBerlioz,1803—1869)在读了歌德的《浮士德》后深受感动,先是在1830年时将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的奈瓦尔法译本介绍给了李斯特,而他自己则创作了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惩罚》(LaDam),并于1846年首演。
据说李斯特看了歌德的《浮士德》后拍案叫绝,在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启发下,他用“管弦乐+合唱”
的形式,对歌德的这部伟大杰作进行了李斯特式的诠释,创作出这部《浮士德交响曲》,并将它题献给了柏辽兹。
广为流传的浮士德神话
浮士德(或许还有唐璜)肯定是欧洲作曲家们从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拿来,作为其音乐创作原型或题材的最多和最常使用的一个人物。
浮士德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户晓,在西方文学中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